
「每天到市場刷刷存在感,某天,在他們的心裡有了我的位置。」——繁華過後的庶民市場翻轉力
高雄市
鹽埕區
文化

市場裡述說著人生百態,文昕經常到這場域與長輩們閒談、透過活動漸漸累積彼此的信任。(攝影/PJ)
市場裡的人熙熙攘攘,二戰後興建的鹽埕第一公有市場,蘊藏70年的歷史軌跡、記載著常民的日常,不見天日的木構造屋頂也在近日被打開、塵封的建築技藝再現,光線灑進攤商們的笑意裡,這裡有著繁華若夢的氣息。鹽一市場像是一個舞台,不同時間出場上演著不同的戲碼、角色,成就日常與節慶的接力賽,有早市、午市、也有晚市,一個市場,擁有多重身份。
那天一早,跟「叁捌地方生活」團隊中的社區策展企劃師羅文昕相約在市場碰面,轉秋之際,她也馬不停蹄為9月市場重新開張奔忙,確保青年進駐營運狀況、青銀店家協調等事務。全身著黑的她笑得燦爛,跑到「婁記饅頭」與婁伯、婁媽話家常,接著又帶我們到豬肉攤洪阿姨攤位前閒聊;早市的人雖不多,她一到,像是吹起一陣熟悉的暖風,暖暖地陪伴著這市場。
那天一早,跟「叁捌地方生活」團隊中的社區策展企劃師羅文昕相約在市場碰面,轉秋之際,她也馬不停蹄為9月市場重新開張奔忙,確保青年進駐營運狀況、青銀店家協調等事務。全身著黑的她笑得燦爛,跑到「婁記饅頭」與婁伯、婁媽話家常,接著又帶我們到豬肉攤洪阿姨攤位前閒聊;早市的人雖不多,她一到,像是吹起一陣熟悉的暖風,暖暖地陪伴著這市場。

鹽一市場的木構造天花板被打開,成為繁華若夢的人生舞台背景。(照片提供/一起設計;攝影/林科呈)
唸書時,文昕熱愛系學會的團隊生活,發現自己很喜歡辦活動、做企劃,從蘭嶼回台後恰巧看到鹽埕在地經營團隊「叁捌地方生活」在徵人,就這樣踏進高雄老城區,成為一名「社區規劃師」——作為叁捌團隊與社區之間「拌撋(「交陪」的台語)」的重要人物,「我像是市場經營者和管理人的角色,陪著這老市場一起成長,透過企劃來為替它注入一股新的能量。」既然要「拌撋」,得有個就近落腳處,「2017年我們開始進入新樂商場經營一個『叁捌秀場』的空間,初期透過和在地商家合作策展,舉辦市集、街頭藝人表演、靜態展覽等。」文昕說,叁捌習慣用短、長期的蹲點空間來經營一個場域或社區,有次走過鹽一市場,負責人承漢突發奇想對文昕說:「不如我們在市場裡租一個攤位?」於是小小的「叁捌菜攤仔」就誕生了,也影響到後來團隊三到五年的發展。

早期和市場裡的長輩們還未建立起關係,文昕總三不五時到市場裡假裝整理物件,藉機刷存在感。(圖片提供/叁捌地方生活)

叁捌菜攤仔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用途。(圖片提供/叁捌地方生活)
「第一個企劃就叫做『攤換計畫』,過去記憶中,大家習慣在市場以物易物,即使沒人顧攤也講究信任,於是我們開始收集大家的二手衣物到市場裡交換。」原本想吸引年輕人進到市場,沒想到參與的年輕人少、倒是長輩們玩得很開心,卡帶、玩具、鍋碗瓢盆、兒童座椅、孫女服飾等應有盡有。「『叁捌菜攤仔』對我們來說,不是要販售什麼,而是成為跟社區親密連結的一塊敲門磚。」她靦腆地說,因為自己的外表、年紀在這場域總會激起長輩們的好奇與疑慮,在地人習慣用地緣、血緣關係來明白彼此之間的連結,從中建立信賴感,為了打破僵局,文昕每天有意無意到菜攤仔整理攤位、刷刷存在感,偷聽阿姨、叔叔們在聊些什麼,「時間一長,某程度在他們心裡開始有了位置。」有時,這攤的伯伯跑來問她怎麼這麼久沒來?另一攤阿姨關切最近文昕又跑去哪裡摸飛(「混水摸魚」台語),「從對話中可以感覺到,他們有把妳放在心裡小小的位置,叁捌菜攤仔就是創造一個與這群人的連結點。」
到了2017、2018年,文昕與團隊開始展開一系列精彩的企劃活動,「我們用很直白的企劃名稱來命名:市場裡的老派音樂派對、市場裡的尾牙聯合辦桌…,希望翻轉既定印象、讓大家知道原來市場也能做這些。」記憶猶新的是一次邀請歌手林強來市場裡的音樂會,「以前市場阿姨們都在聽強哥的歌『向前走』,畢竟他在四、五零年代是一代偶像,剛好承漢跟強哥認識,就邀請他來鹽一市場表演。」
記得那時是炎熱的5月天,市場裡非常悶熱,「強哥擔任DJ播放音樂、配合我們收集的高雄與鹽埕老照片來講這裡的產業,市場第一次擠了這麼多人!」一場活動,市場裡的人們也開始動員、貢獻己力,高鈺鈕釦行的薛姐,一針一線一釦縫製黑布,還有鄭彈珠汽水冬瓜茶鄭阿姨幫忙觀眾接待、婁記饅頭也在器材設備上給予大力幫忙,市場裡的人串連起來,促成了活動的進行。「長輩們因為強哥蒞臨,當年的榮耀都回來了!」一一排隊簽名,拿出自製滷肉飯、辣椒醬贈送給心中的偶像,「光是強哥來市場這件事情,就值得她們一說再說,透過這些活動也慢慢建立起社區長輩跟我們之間的情誼和信任。」
到了2017、2018年,文昕與團隊開始展開一系列精彩的企劃活動,「我們用很直白的企劃名稱來命名:市場裡的老派音樂派對、市場裡的尾牙聯合辦桌…,希望翻轉既定印象、讓大家知道原來市場也能做這些。」記憶猶新的是一次邀請歌手林強來市場裡的音樂會,「以前市場阿姨們都在聽強哥的歌『向前走』,畢竟他在四、五零年代是一代偶像,剛好承漢跟強哥認識,就邀請他來鹽一市場表演。」
記得那時是炎熱的5月天,市場裡非常悶熱,「強哥擔任DJ播放音樂、配合我們收集的高雄與鹽埕老照片來講這裡的產業,市場第一次擠了這麼多人!」一場活動,市場裡的人們也開始動員、貢獻己力,高鈺鈕釦行的薛姐,一針一線一釦縫製黑布,還有鄭彈珠汽水冬瓜茶鄭阿姨幫忙觀眾接待、婁記饅頭也在器材設備上給予大力幫忙,市場裡的人串連起來,促成了活動的進行。「長輩們因為強哥蒞臨,當年的榮耀都回來了!」一一排隊簽名,拿出自製滷肉飯、辣椒醬贈送給心中的偶像,「光是強哥來市場這件事情,就值得她們一說再說,透過這些活動也慢慢建立起社區長輩跟我們之間的情誼和信任。」

長輩、年輕人共同在一個市場空間裡,帶來人流、也充滿生命。(圖片提供/叁捌地方生活)

鹽一市場是台灣首座成功實踐青銀共市的庶民市場。(圖片提供/叁捌地方生活;攝影/顏歸真)
第二年的企劃主軸是回過頭來探討:為何要活化市場、企劃「青銀共市」,吸引年輕人與銀髮族共同在市場裡打拼?「每次活動結束後,鹽一市場依舊黯淡蕭條,我和承漢討論有沒有可能回到公有市場的運作本質,不靠即時性活動推波助瀾?」
從前,人人蜂擁進到鹽埕裡創業,而鹽一市場卻是給低收入戶養家活口、低價承租攤位使用,環境並非友善、更別說會有年輕人想在此創業,「青銀共市的念頭出現,長輩、年輕人共同在市場經營,而是透過青年在這裡營運,帶來人流、創造話題。」於是,她們邀請了長期合作的建築師夥伴「一起設計」,用少少的成本完成七座攤位設計,並邀約有趣的料理人來做示範,有了「尋味夜間部」和「埕市快閃」企劃。她說,因為自己喜歡深夜食堂,書裡每個故事都獨立成篇,主角是來店裡用餐的客人,「而這深夜食堂版的『尋味夜間部』,每次也會邀約不同攤位料理人為主角,一天只接16到32位客人,透過料理、陳述他們的人生故事。」她舉例,找來拍謝少年樂團主唱梁薑薑和設計師廖小子聯手推出「下酒菜之夜」,薑薑創立餐酒實驗品牌「配配酒」,小子結合日本釀造工藝與進行酒標設計的品牌「釀了你Guzzle」,酒餚相伴,就算在在昏暗又炎熱的天氣裡,依舊有許多人潮蜂擁,「只要你企劃夠有趣、夠好玩,你也可以在這市場有月收數上萬元的收入。」
策畫「青銀共市」計畫,率先由三品牌脫穎而出:法式料理「小鉢洋食」、甜點「信的店」、自耕的農產「宣翡自然生態農園」,「他們初審都不是前三名,但不管是對創業理念、社區期待、後續市場投入時間、議題探討,他們都已經做好破釜沈舟的心情。」文昕說,他們才是叁捌團隊與社區跨代溝通的媒介,「整個青銀共市的場域就是一個創業實驗的踏板,只要實驗有成果、創業者明白自己適合走哪條路,那就成功了。」
從前,人人蜂擁進到鹽埕裡創業,而鹽一市場卻是給低收入戶養家活口、低價承租攤位使用,環境並非友善、更別說會有年輕人想在此創業,「青銀共市的念頭出現,長輩、年輕人共同在市場經營,而是透過青年在這裡營運,帶來人流、創造話題。」於是,她們邀請了長期合作的建築師夥伴「一起設計」,用少少的成本完成七座攤位設計,並邀約有趣的料理人來做示範,有了「尋味夜間部」和「埕市快閃」企劃。她說,因為自己喜歡深夜食堂,書裡每個故事都獨立成篇,主角是來店裡用餐的客人,「而這深夜食堂版的『尋味夜間部』,每次也會邀約不同攤位料理人為主角,一天只接16到32位客人,透過料理、陳述他們的人生故事。」她舉例,找來拍謝少年樂團主唱梁薑薑和設計師廖小子聯手推出「下酒菜之夜」,薑薑創立餐酒實驗品牌「配配酒」,小子結合日本釀造工藝與進行酒標設計的品牌「釀了你Guzzle」,酒餚相伴,就算在在昏暗又炎熱的天氣裡,依舊有許多人潮蜂擁,「只要你企劃夠有趣、夠好玩,你也可以在這市場有月收數上萬元的收入。」
策畫「青銀共市」計畫,率先由三品牌脫穎而出:法式料理「小鉢洋食」、甜點「信的店」、自耕的農產「宣翡自然生態農園」,「他們初審都不是前三名,但不管是對創業理念、社區期待、後續市場投入時間、議題探討,他們都已經做好破釜沈舟的心情。」文昕說,他們才是叁捌團隊與社區跨代溝通的媒介,「整個青銀共市的場域就是一個創業實驗的踏板,只要實驗有成果、創業者明白自己適合走哪條路,那就成功了。」

青銀共市是一個創業實驗的踏板,用短短的時間試驗,明白品牌更適合的方向。(圖片提供:一起設計;攝影/林科呈)

青銀共市徵選出的「小鉢洋食」,運用台灣在地食材與Fine Dinning手法,呈現精采的食物故事,因為這計畫,找到了創業的方向。(圖片提供/叁捌地方生活)
像是「小鉢洋食」主廚Marc從外國留學回台,在艱困的環境下仍堅持自己熱愛的餐飲業,然而在種種熱情消磨殆盡時,他決定到鹽一市場創業,「剛進到市場恰巧是超級炎熱的七月天,他一路從夏、秋、冬的菜單,做出一場場台灣在地食材故事的精彩食物秀,你可以從他的食物中感受到他完全的真誠。」計畫結束後,Marc到前金區找了一個店面、開了一間「Marc L³」的私廚料理,成了高雄最難訂的餐廳之一,「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我在成就別人的創業歷程,他們因為這計畫而找到創業方向,也是因為他們,讓更多人知道叁捌團隊在做這事,更協助了我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之後她也企劃進行了第一次進駐前的示範性快閃市集——「埕市快閃」,找來心頭好的名單,有台南的小滿食堂、小日子、香蘭男子電棒燙等近二十個攤位來販售衣服,氣氛歡樂、販售日常,受到長輩們的多次詢問,並以「下晡市」來稱呼這場活動屬性。
她後續也操作了兩個她非常喜歡的議題性市集,「一個是『平權自由菜市場』,當時是2019年香港雨傘事件及性別平權通過的時刻;一個是『塑膠議題』,但到現在仍覺得這議題的實踐需要一點時間。」她笑稱自己身處於厚實溫暖的同溫層,「身邊都是理念相同的叁捌大家族,自然不會有理念矛盾的狀況,事件發生才發現我們都太高估自身主張在這社會的認可程度、忽略外界的重要印象。」因此,她透過快閃議題的主題市集來創造有趣的社會對話,「在那一場平權自由菜市場裡,有人會分享香港事件、有人分享平權,整個市場彩虹滿天飛舞,我們溫柔地搓揉長輩們的世界,讓更多有趣的對話發生。」
她後續也操作了兩個她非常喜歡的議題性市集,「一個是『平權自由菜市場』,當時是2019年香港雨傘事件及性別平權通過的時刻;一個是『塑膠議題』,但到現在仍覺得這議題的實踐需要一點時間。」她笑稱自己身處於厚實溫暖的同溫層,「身邊都是理念相同的叁捌大家族,自然不會有理念矛盾的狀況,事件發生才發現我們都太高估自身主張在這社會的認可程度、忽略外界的重要印象。」因此,她透過快閃議題的主題市集來創造有趣的社會對話,「在那一場平權自由菜市場裡,有人會分享香港事件、有人分享平權,整個市場彩虹滿天飛舞,我們溫柔地搓揉長輩們的世界,讓更多有趣的對話發生。」

「信的店」的兩位大男孩擾動了市場裡長輩們的好奇心,文昕藉由平權議題策展市集主題,創造社區新的對話。(圖片提供/信的店)
市場裡有一間「信的店」甜點店,店主是兩位大男孩澳門阿古、高雄信奇 — 台灣第一組跨國婚姻的couple,他們開店、生活在市場裡數月,市場裡的人對他們倆的生活總是霧裡看花,「就像是兩個真實的同志出現在他們的生活當中,這次的平權市集為他們創造一個機會,可以彼此對話、化解阿姨們的心結。」有時並非反對、而是不了解,「阿姨們會直接問他們:『你們誰去入贅?回誰的娘家?』他們在意的不是你們倆怎麼相愛、而是在世俗觀念下你們怎樣生活。」
來自澳門的阿古從小家境艱困、理解市場百態,他用堅定的決心說服信奇留在鹽一市場,以議題宣導為主、甜點實驗攤位為輔來經營。過了半年,市場的營收佔了所有收入的一半以上,最大的散客族群則來自於這裡的長輩!這給了文昕極大的鼓舞,因為最重要的不是要長輩們全然理解,而是彼此跨出溝通的那一步,市集就成功了,「後來她們很習慣這倆大男孩的存在,還會對阿古說,你尪勒?(「你老公」台語)」之後,文昕也力挺擔任2020年第11屆高雄同志大遊行總召阿古,以籌備會一員的身份協助活動在鹽埕舉辦,「我們把喜歡的事情辦在喜歡的地方,一個是我在做的工作、一個是我關注的議題。」
來自澳門的阿古從小家境艱困、理解市場百態,他用堅定的決心說服信奇留在鹽一市場,以議題宣導為主、甜點實驗攤位為輔來經營。過了半年,市場的營收佔了所有收入的一半以上,最大的散客族群則來自於這裡的長輩!這給了文昕極大的鼓舞,因為最重要的不是要長輩們全然理解,而是彼此跨出溝通的那一步,市集就成功了,「後來她們很習慣這倆大男孩的存在,還會對阿古說,你尪勒?(「你老公」台語)」之後,文昕也力挺擔任2020年第11屆高雄同志大遊行總召阿古,以籌備會一員的身份協助活動在鹽埕舉辦,「我們把喜歡的事情辦在喜歡的地方,一個是我在做的工作、一個是我關注的議題。」

洪阿姨每週一都會製作香腸,在文昕與叁捌團隊的邀約下,分享製作方式。(攝影/PJ)
一邊聊著,豬肉攤洪阿姨也在一排排的豬肉堆中,跟我們解釋豬肉部位的區別與美味。文昕說笑說,以前管理叁捌菜攤,長輩們多少有些距離;但有次跟洪阿姨一起合作職人體驗「灌香腸」獲得好評迴響,其他攤主也紛紛表示願意分享教學,「週一本來就是洪阿姨做香腸的時候,我們選那天舉辦香腸體驗,大家可以帶走一斤香腸外、也要幫洪阿姨做完原本要做的份量。」透過這樣的學習互動,扭轉市場裡的女性看待自己的角度,「市場裡的女性謙虛、不張揚,甚至會對自己在市場裡的身份感到自卑,我們想要透過活動傳達:她們會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有多珍貴。」

婁媽是文昕心目中,典型的鹽埕女性樣貌,以堅毅的精神默默支持著男性。(攝影/PJ)

文昕邀約婁媽拍照,給她一只即可拍,最終舉辦攝影展將成果發表在市場裡,分享她眼中的甜蜜世界。(圖片提供/叁捌地方生活;攝影/聶宜淑)
在鹽埕定居多年,問文昕觀察到的鹽埕女性的樣貌,她說,「婁媽對我來說是鹽埕很典型的鹽埕女性長輩,可以深刻感受她們堅毅的力量,以安靜守護者的角色,靜靜地撐起了一家經濟。」她補充說:「所有鹽埕女性加總起來,就是撐起整個鹽埕的繁榮。」這也是為何她在後來企劃策展、邀約市場長輩們拍照創作時,選擇婁媽、薛姐、洪阿姨等女性。利用攝影計畫『埕人相.蓋好』的策展形式,邀請她們用相機拍出眼中的世界,「即使這些素人攝影師平凡無奇,但她們眼中的風景一定有它耀眼之處,而我也想將這些受到關注的光芒,回歸給這些女性們。」
她從沒想到當她看到婁媽拍孫子的照片時,她被畫面中婁媽的視野給震懾住,她說一定要分享給我們。「沒有人知道婁媽的名字叫聶宜淑,我寫出她的名字,希望去掉社會給她的身份、將焦點回到她身上。」文昕說,希望透過展覽的完成、默默影響、鼓舞市場裡其他女性長輩,「也許下一次我拿即可拍到長輩們面前,她們更容易接手過去,想著婁媽可以,自己也應該試試看。」身處異鄉,總能從婁媽身邊感受到母愛親情,「對我來說,這件事情很溫柔。」相較於原生家庭,市場裡的長輩們給她更多的自在,「我雖是台南人,但比起家鄉,高雄的環境更讓我感到歸屬踏實。」
在她眼中,鹽埕之於整個高雄,就是一種「鐵漢柔情」。有療癒的港灣景色、文化創意生猛的能量、市場老城區貼近在地且粗獷,「熱情、海派、港味,同時也有很多人情味。但這朋友一定很慢熟,速度太快可能無法感受到它的好。」步行,便是最適合造訪鹽埕的方式,走著走著,就能走進每個人的故事裡。
她從沒想到當她看到婁媽拍孫子的照片時,她被畫面中婁媽的視野給震懾住,她說一定要分享給我們。「沒有人知道婁媽的名字叫聶宜淑,我寫出她的名字,希望去掉社會給她的身份、將焦點回到她身上。」文昕說,希望透過展覽的完成、默默影響、鼓舞市場裡其他女性長輩,「也許下一次我拿即可拍到長輩們面前,她們更容易接手過去,想著婁媽可以,自己也應該試試看。」身處異鄉,總能從婁媽身邊感受到母愛親情,「對我來說,這件事情很溫柔。」相較於原生家庭,市場裡的長輩們給她更多的自在,「我雖是台南人,但比起家鄉,高雄的環境更讓我感到歸屬踏實。」
在她眼中,鹽埕之於整個高雄,就是一種「鐵漢柔情」。有療癒的港灣景色、文化創意生猛的能量、市場老城區貼近在地且粗獷,「熱情、海派、港味,同時也有很多人情味。但這朋友一定很慢熟,速度太快可能無法感受到它的好。」步行,便是最適合造訪鹽埕的方式,走著走著,就能走進每個人的故事裡。

鹽埕第一公有市場已有70年歷史,近年文昕與團隊翻轉市場氛圍,創造銀髮與年輕人共創的場域。(圖片提供:一起設計;攝影/林科呈)

社區規劃師的工作勞心勞神,但她卻甘之如飴。(攝影/PJ)
「許多人會說,每個人的生活記憶裡,總有一個市場;我無庸置疑的,就是鹽一市場。」這市場是一場接力賽,是台灣市場很少看到的,「早上是長輩們的早市,下午、晚上是年輕人的文青店舖,不只時間接力,在食材上則是『從市場到餐桌』。」但更大特色來自於可以從每個攤販的人生故事中,窺見高雄鹽埕發展的歷史脈絡。「婁記婁伯、豬肉攤洪阿姨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洪阿姨的爸爸經營70多年,曾是日治時期航空局公務員,戰後失去工作來此市場賣豬肉,台美關係好的時候賣給美軍,從這些故事可以了解鹽埕的港口發展史。」鹽一市場當年榮光繁盛,如今脈絡的失落感也越重,「你想像不到以前鹽一市場有多熱鬧,每一條街的人潮都是前胸貼後壁,營業的攤位就有五、六十家,跟現在早上不到十攤相差很多。」
市場經營多年,文昕慢慢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苦笑自己容易社交宿醉,偶爾需要跟團隊告假放飛一段時間,然而不可否認的,市場對她來說,是一個蘊藏開悟見性的真理、接近生活的地方。「這裡有我親愛的長輩家人、有非常本質的生活面貌,是我們日常解憂、人生解惑的一處重要場域。」她期盼在不做太多企劃行動下,地方發展的能量能自然而然地發展茁壯,成為一個包容多元的集合,讓眾人可以勇敢追夢、開啟更多真實對話的生命之所。
市場經營多年,文昕慢慢從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苦笑自己容易社交宿醉,偶爾需要跟團隊告假放飛一段時間,然而不可否認的,市場對她來說,是一個蘊藏開悟見性的真理、接近生活的地方。「這裡有我親愛的長輩家人、有非常本質的生活面貌,是我們日常解憂、人生解惑的一處重要場域。」她期盼在不做太多企劃行動下,地方發展的能量能自然而然地發展茁壯,成為一個包容多元的集合,讓眾人可以勇敢追夢、開啟更多真實對話的生命之所。
受訪者|羅文昕
台南人,加入高雄「參捌在地生活」後成為鹽埕兒女,帶有靦腆害羞的笑容、穿梭出沒在鹽埕第一有公有市場裡,擔任「社區規劃師」一職,作為叁捌團隊與社區之間的互動熟絡的重要角色,透過企劃策展力量,將原本庶民的市場翻轉為早市、午市、晚市各種型態的樣貌與模式,為市場帶來一股新興能量。
台南人,加入高雄「參捌在地生活」後成為鹽埕兒女,帶有靦腆害羞的笑容、穿梭出沒在鹽埕第一有公有市場裡,擔任「社區規劃師」一職,作為叁捌團隊與社區之間的互動熟絡的重要角色,透過企劃策展力量,將原本庶民的市場翻轉為早市、午市、晚市各種型態的樣貌與模式,為市場帶來一股新興能量。
撰文者|孫維利
近十年從事生活風格線記者,喜愛自然環境、居家生活,也喜歡熱愛料理及身心療癒的事物。曾擔任《Sense好感雜誌》雜誌副主編、《Shopping Design》雜誌及其他媒體之特約採訪記者,於2017年獨立接案,為紙本及網路社群媒體、品牌做行銷文案及採訪撰文,個性喜歡接觸有趣或有意義的事物。sunwork.11@gmail.com
近十年從事生活風格線記者,喜愛自然環境、居家生活,也喜歡熱愛料理及身心療癒的事物。曾擔任《Sense好感雜誌》雜誌副主編、《Shopping Design》雜誌及其他媒體之特約採訪記者,於2017年獨立接案,為紙本及網路社群媒體、品牌做行銷文案及採訪撰文,個性喜歡接觸有趣或有意義的事物。sunwork.11@gmail.com
《島生誌》 第三輯:高雄鹽埕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執行單位|奇幻時光電影有限公司
企劃統籌|邱珮瑗、孫維利
企劃撰文|孫維利
攝 影|PJ Wang
特別感謝|港都認識王黃祺瑋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執行單位|奇幻時光電影有限公司
企劃統籌|邱珮瑗、孫維利
企劃撰文|孫維利
攝 影|PJ Wang
特別感謝|港都認識王黃祺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