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榮之始,描繪出沃土上的港畔風華
高雄市
鹽埕區
文化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監事林佩穎在創作中找到了對高雄古城的層疊寄情。(攝影/PJ)
鹽埕市井,乘載了層層世代的百年風華,對曾來到高雄的過客、移民與定居者來說,皆擁有各自的一段鹽埕情。
原本的曬鹽場在被填平後,因打狗城的對外通商,走向了日治時期的繁華工商時期,鹽埕成為30年代整個打狗最風華絕代的區域,進出往來的貿易牽起了英、美、法、俄、菲,與世界打交道的海上交通,廣納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種與文化融合。鹽田地利之便,大批魚貨運輸至此,吹著鹹味的海風中,鹽漬著的漁獲帶動了當時旗後街街廓發展,鹽埕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高雄的極樂消費天堂。西方文明的進駐,改變了鹽埕人的視野、帶動了百工百業,這裡是最精華的娛樂中心,百貨商行、銀樓、西餐廳、酒吧、飯店、戲院、澡堂密集於此小小彈丸之地,巴黎的香水、昂貴的鑽錶、日本菸都能在此買到,吸引了藍白領、各階層、來自世界的人們前來。鹽埕在日治時期有了最前衛的百貨公司與國際商場 — 銀座,繁華一時,販售有洋貨、布匹、西裝、小吃,港口捎來全世界最時髦的穿著潮流,就如同今日台北東區,婦女們慎重著裝,到此採買所有最新的流行。
原本的曬鹽場在被填平後,因打狗城的對外通商,走向了日治時期的繁華工商時期,鹽埕成為30年代整個打狗最風華絕代的區域,進出往來的貿易牽起了英、美、法、俄、菲,與世界打交道的海上交通,廣納來自四面八方的人種與文化融合。鹽田地利之便,大批魚貨運輸至此,吹著鹹味的海風中,鹽漬著的漁獲帶動了當時旗後街街廓發展,鹽埕也在不知不覺中,成了高雄的極樂消費天堂。西方文明的進駐,改變了鹽埕人的視野、帶動了百工百業,這裡是最精華的娛樂中心,百貨商行、銀樓、西餐廳、酒吧、飯店、戲院、澡堂密集於此小小彈丸之地,巴黎的香水、昂貴的鑽錶、日本菸都能在此買到,吸引了藍白領、各階層、來自世界的人們前來。鹽埕在日治時期有了最前衛的百貨公司與國際商場 — 銀座,繁華一時,販售有洋貨、布匹、西裝、小吃,港口捎來全世界最時髦的穿著潮流,就如同今日台北東區,婦女們慎重著裝,到此採買所有最新的流行。

全台灣有一半以上的航運量都來自高雄港,因鹽埕區緊連著此港,成為當時最繁榮的地區。(圖片提供/李怡志)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鹽埕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港口遺風的飲食文化。」紀錄鹽埕現代藝術創作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監事林佩穎說:「鹽埕近港,飲食便成了移民口味的融合,既不像台南的農耕文化、也不像新營的古早味在來米飲食文化。」在臺菜與外省籍口味菜餚的本事中,延伸到異國辛香,反倒是多了一股融合了鄉愁與異國風情的混合味道,現今仍遺留當年繁盛的日本料理、西餐、汕頭火鍋、點心、酸菜白肉鍋……等。
《物換星移話鹽埕》作者杜建峰也曾這樣描述當時的鹽埕飲食:「臺菜方面,以大溝頂商場內小吃店具有特色,再者,傳統的知名老店,如大仁路米糕城、新樂街鄭家切仔麵、北斗街郭家肉粽、富野路阿英排骨。」此區更是集外省南、北口味大成,杜建峰提到,像是大溝頂裡可吃到正宗的天津「苟不理」餃/包子,又或者原本位於鹽城街上的隨緣粵菜館、七賢路上的金溫州混屯、五賢四路的港園牛肉麵館、以及至今仍獨撐的大勇路上的川味館等。而點心也是一絕,「鹽埕的傳統產業,手推一指的,乃屬『上海老大房』,民國三十七年到此經營『蘇式點心』……在錢老闆的樸實、細心經營下,棗泥糕、綠豆糕等江南口味的點心,多少也慰藉了流落在高雄市江南老鄉們的思鄉持續。」這些菜餚點心,乘載了當年外省顧客難以言喻的思鄉情愁,甜香入心解酸愁。
《物換星移話鹽埕》作者杜建峰也曾這樣描述當時的鹽埕飲食:「臺菜方面,以大溝頂商場內小吃店具有特色,再者,傳統的知名老店,如大仁路米糕城、新樂街鄭家切仔麵、北斗街郭家肉粽、富野路阿英排骨。」此區更是集外省南、北口味大成,杜建峰提到,像是大溝頂裡可吃到正宗的天津「苟不理」餃/包子,又或者原本位於鹽城街上的隨緣粵菜館、七賢路上的金溫州混屯、五賢四路的港園牛肉麵館、以及至今仍獨撐的大勇路上的川味館等。而點心也是一絕,「鹽埕的傳統產業,手推一指的,乃屬『上海老大房』,民國三十七年到此經營『蘇式點心』……在錢老闆的樸實、細心經營下,棗泥糕、綠豆糕等江南口味的點心,多少也慰藉了流落在高雄市江南老鄉們的思鄉持續。」這些菜餚點心,乘載了當年外省顧客難以言喻的思鄉情愁,甜香入心解酸愁。

得州樓內部酒客與藝旦,呈現出當時時代風華。(圖片提供/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然而在早些年,港畔的藍白領上工前,除了在慰勞五臟廟的大溝頂商圈果腹,下班後,員工們在海產快炒一條街上喝酒解疲,老闆們也在酒樓的美食與藝妲歌舞中,化解一日憊容;鹽埕的酒家繁盛一時,杜建峰描述著日治時期鹽埕酒家與料理屋的盛況,有連清樓、玉美樓、銅雀樓、樓外樓、小樂天、高賓樓等,「在料理館方面有山水亭、御樹園、梅敷屋,所賣的菜色以『福州菜』為主。」酒家菜使用最高檔的食菜,製作出經典酒家菜餚:紅蟳米糕、魷魚螺肉涮等。到了民國四十年代,光是七賢三路上,「匯集了上百家的酒家、茶室、夜市、娛樂業達數百家之多。」

在鹽埕延伸出酒吧文化,路上紅燈酒綠,吧女們與美國大軍在港畔成了當時在地人耳提面命、不准小孩靠近的禁地。(圖片提供/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沒落之後,二戰美軍靠岸下船,接手鹽埕的市容變化,七賢路上不論是夜上海、曼波、將軍、華盛頓、夜巴黎……紙醉金迷的氛圍,成為當時鹽埕長輩們耳提面命不能靠近的神秘禁區。美國大兵穿著藍白軍服,與吧女 (註1)們上演一齣齣撫慰遠洋寂寞心境的愛情故事,在悲劇終結中,仍有幸運的吧女與美軍戀人一同飛往美國,共度下半輩子的愛情童話;而西餐廳也相應而生、卻在美軍撤退後,淡然作結。
鹽埕的故事好似說不盡,即使繁華過後,許多地方仍可瞥見各時期榮光一時的軌跡。在高雄念書、喜愛用現代藝術創作來描繪眼中的市井生活的林佩穎,當年就是因為研究論文而在鹽埕街頭巷尾徘徊、停留、採集市井小民的生命故事,而走進鹽埕層層疊疊交融錯落的時光斷層中。「它所有的時間紋理,都藏在很小的地方裡。」她說,鹽埕城區裡,不論是窗框、門縫、桌邊……都藏有這些錯落時光,「我喜愛帶有缺陷的地方、勝過於資本的平板,鹽埕就是如此,在許多地方蘊藏了『時間的縫隙』,就卡在那裡,靜靜地存在著。」在這麼多年採集在地故事,將所見藉由畫畫來描繪出她眼中的故事,她認為這樣的美,是無法刻意製造出來的,因為它帶有獨一無二的靈魂。她將鹽埕之美的故事線,分為「港邊」、「岸上」,兩處的氛圍、產業、演變,有極大的不同。
鹽埕的故事好似說不盡,即使繁華過後,許多地方仍可瞥見各時期榮光一時的軌跡。在高雄念書、喜愛用現代藝術創作來描繪眼中的市井生活的林佩穎,當年就是因為研究論文而在鹽埕街頭巷尾徘徊、停留、採集市井小民的生命故事,而走進鹽埕層層疊疊交融錯落的時光斷層中。「它所有的時間紋理,都藏在很小的地方裡。」她說,鹽埕城區裡,不論是窗框、門縫、桌邊……都藏有這些錯落時光,「我喜愛帶有缺陷的地方、勝過於資本的平板,鹽埕就是如此,在許多地方蘊藏了『時間的縫隙』,就卡在那裡,靜靜地存在著。」在這麼多年採集在地故事,將所見藉由畫畫來描繪出她眼中的故事,她認為這樣的美,是無法刻意製造出來的,因為它帶有獨一無二的靈魂。她將鹽埕之美的故事線,分為「港邊」、「岸上」,兩處的氛圍、產業、演變,有極大的不同。


她觀察高雄的藍領階級都發展的極好,「港邊很高階藍領,只是汗水漬外,多了更多的海水味。」像是她最後造訪的豐翔航海郭老闆,在他兩百坪廠區的黑土上,已停著「剖腹的漁船」,她描述當時港畔的情景:「鎔開的金屬火花四濺、和著黃色的隔熱塑膠粉塵如雪花一般落下,依稀看得見船內一格一格的構造。」當年隻身到日本,拜訪各港口的老社長,用破英文建立起他的航運王國。「當時港區的朋友要找貨,特殊的五金需求也類似古董交易。」在郭老闆的回憶與黑油味、燒焦味中,儼然踏入了華麗廢墟與繁盛過往之中。這些危險性高的行業,甚至是朋友的父親經過這拆船業區都會去拜拜,然而當時利潤高,也造就了大、小五金街的盛況。

高雄港畔濃濃的金屬味道,是鋼鐵般的氣息,然而船隻解體過程危險,有些人會去祭拜保平安。(圖片提供:林佩穎)
「港邊公園路原本是全台最大五金集散地,從愛河邊的真愛碼頭延伸到臨港線鐵道,兩旁巷道共有數百多戶的大五金商家。」玲琅滿目的器具與工具,在這裡都找得到:馬達、抽水機、風車、手提風車、幫浦……等,整條街飄散著濃濃的鋼鐵般的陽剛氣息。「戰後物資缺乏,這些鋼鐵金屬支持了當時的建設,因應而生相關產業鏈包含:鋼鐵業、拖船業、清倉業、瓦斯業、運輸業。」她笑說:「像在布展時,需要灰色寬版的電線布,其他店買不到,就得往鹽埕的小五金街找。」當時這些五金的周邊,形成了完整的聚落,反倒是在公部門思考遷移時,一週內就把這層疊累積沈澱的歷史氣味給除去。在佩穎眼中,「黑黑臭臭味道,是傻文青無法割捨的『氣味』」,然而,這些在他人眼中卻是城市裡,「應該要退到最後的、不該成為門面的事物」。她一邊描繪那不太能被取代的氣息,最後逗趣地大笑說:「好吧!我就是喜愛那氣味的傻文青啦!」而現在十全路上各式各樣的五金行,怎樣的東西都買得到、且分類極細,如此這般的各式機械工廠也撐起了高雄這工業大城。


佩穎坦承,自己私心希望在如此「金屬硬派」的城市裡,可以多紀錄一些女性的故事書寫,加上她觀察到上一輩鹽埕的女性總退到後方、讓男性擔當:「我頭家說是這樣。」那種不習慣站在前線、將自己的敘事建立出來、表達自己的狀態,特別顯現出鹽埕女性的個性,但是她們卻同時喜歡觀察許多新鮮的事物。「我剛去鹽埕訪談時,因為念藝術研究所的關係,喜歡穿奇裝異服,訪談時,阿姨會從頭到腳打量一遍,覺得你這樣穿滿有趣。」她們會想看一下少年現在在流行什麼,也是一直以來保有時代流行尖端的敏銳度。「有很多很有趣的例子啦!讓我覺得鹽埕女性都很有趣,像是鐵道理髮阿姨、名人鐘錶蔡阿姨、接生助產的朱阿嬤……」她也陸續分享鹽埕女性在時代潮流中的位置。
恰逢2022年剛策完「高雄性別地景」展覽,佩穎分享她重新梳理日本時代女性地位的想法,她舉了接生助產的朱阿嬤陳私為例。朱阿嬤在現今克朗德美術館舊址開過助產院(後來退休改經營「皇冠大旅店」,又因緣際會改作「皇冠藥局」)。佩穎說,進入日本時代後日本政府在身體規範上實際立法規定:男人剪掉辮子、女生不再纏足,並且建立國民教育制度,讓男、女都能唸書,「因為那時代的身體規範多,在教育底下助產這行業,就變成女性獨有優勢的行業。」就如同現今考到鐵飯碗般,助產士成為當時女性念高等教育的好選擇,然而也須「品德端正、身體健康、婚姻狀況良好的女性才得以符合條件。」 此外,助產醫生裡也出了許多具有身份地位之女性,他們取得較好的社經地位後,便回過頭來投入女性教育與慈善事業,「蓋孤兒院、幫助失婚或是過早懷孕少女,解決她們的困境。」形成一個有趣的循環。
恰逢2022年剛策完「高雄性別地景」展覽,佩穎分享她重新梳理日本時代女性地位的想法,她舉了接生助產的朱阿嬤陳私為例。朱阿嬤在現今克朗德美術館舊址開過助產院(後來退休改經營「皇冠大旅店」,又因緣際會改作「皇冠藥局」)。佩穎說,進入日本時代後日本政府在身體規範上實際立法規定:男人剪掉辮子、女生不再纏足,並且建立國民教育制度,讓男、女都能唸書,「因為那時代的身體規範多,在教育底下助產這行業,就變成女性獨有優勢的行業。」就如同現今考到鐵飯碗般,助產士成為當時女性念高等教育的好選擇,然而也須「品德端正、身體健康、婚姻狀況良好的女性才得以符合條件。」 此外,助產醫生裡也出了許多具有身份地位之女性,他們取得較好的社經地位後,便回過頭來投入女性教育與慈善事業,「蓋孤兒院、幫助失婚或是過早懷孕少女,解決她們的困境。」形成一個有趣的循環。

當時高雄鹽埕的女性,在取得社經地位後,也回饋到弱勢團體,展現女性的大器風采。(圖片提供/義永寺)

接生助產的朱阿嬤陳私

理髮阿桑正幫老客人整理梳洗
另一個在她繪畫描繪的,是當時七十歲的理髮阿桑,專做男仕理髮,戴著老花眼鏡,右手正熟捻地在扁梳上抹上髮油,幫老客人吹出最瞎趴(台語)的油頭造型。佩穎說阿桑的工作,就是替高雄港站的職員刮鬍、幫老客人掏耳、還有為剛靠岸的船員洗塵,「阿桑就是這樣細細地幫你修剪你臉上的所有長毛。」這間店也乘載了遠洋漁業的生活平實——出海一去便是三年,能洗頓好澡分外奢侈,狼狽歸來,得好好打理門面、清爽見老婆、情人或家人。「其實這也是海港人的心酸,有時候回來孩子已經長大。在這一帶多大型澡堂、理髮、理容。」甚至是剛下船的美軍去見吧女愛人前,會來整理妝容,來自美、日、菲、印、台的客人都習慣性地走進這間半百的老店。
除了服務性、專業性的女性外,還有協助家裡經商的女性角色。永義安位於最繁忙的堀江商場旁的瀨南街上,這間店什麼都賣、屬於批發獨門市場,當時南部七縣市的店家七早八早就在鐵門前等候,有時店裡也會賣到沒東西可賣,老闆半開玩笑說:「做生意做到沒有東西賣給客人,壓力其實也滿大的。」玻璃櫃裡陳列來自日本的老牌如資生堂、蜜妮、黑龍等,以及香港洗沐用品、化妝品、肥皂…什麼都有,收進來的貨還有來自美國、義大利、中國的打火機、洋酒、西藥、包包、化妝品、糖果等,狹窄的空間,樓上是住家、樓下是店面,生活起居都在這三、五坪的空間裡。
當時舶來百貨大受歡迎,每次船一靠岸就開始最忙碌的進貨、點貨、現金交易,客人川流不息,美軍也經常光顧來買禮物給吧女,佩穎說:「高雄港邊從哈瑪星的一號碼頭、鹽埕區的三號碼頭,到愛河旁的十一號碼頭,停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船隻。」老闆與老闆娘也特別會觀察客人的喜好,經營得有聲有色,然而隨著時代改變,從身份地位高的師字輩,來到了懷念舊情的老人家,採買後臉色面露燦爛,沒落之後在近年老闆娘也歿逝,路過時,大門自此深鎖不啟。還有位於七賢路上的鐘錶老店裡的蔡阿姨,爽朗又熱情,當時嫁到鹽埕後就跟著先生一起做鐘錶,曾經歷了火災等波折,終於在現址安定下來,日常開店之餘,仍不忘與友人聚會泡茶。
除了服務性、專業性的女性外,還有協助家裡經商的女性角色。永義安位於最繁忙的堀江商場旁的瀨南街上,這間店什麼都賣、屬於批發獨門市場,當時南部七縣市的店家七早八早就在鐵門前等候,有時店裡也會賣到沒東西可賣,老闆半開玩笑說:「做生意做到沒有東西賣給客人,壓力其實也滿大的。」玻璃櫃裡陳列來自日本的老牌如資生堂、蜜妮、黑龍等,以及香港洗沐用品、化妝品、肥皂…什麼都有,收進來的貨還有來自美國、義大利、中國的打火機、洋酒、西藥、包包、化妝品、糖果等,狹窄的空間,樓上是住家、樓下是店面,生活起居都在這三、五坪的空間裡。
當時舶來百貨大受歡迎,每次船一靠岸就開始最忙碌的進貨、點貨、現金交易,客人川流不息,美軍也經常光顧來買禮物給吧女,佩穎說:「高雄港邊從哈瑪星的一號碼頭、鹽埕區的三號碼頭,到愛河旁的十一號碼頭,停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船隻。」老闆與老闆娘也特別會觀察客人的喜好,經營得有聲有色,然而隨著時代改變,從身份地位高的師字輩,來到了懷念舊情的老人家,採買後臉色面露燦爛,沒落之後在近年老闆娘也歿逝,路過時,大門自此深鎖不啟。還有位於七賢路上的鐘錶老店裡的蔡阿姨,爽朗又熱情,當時嫁到鹽埕後就跟著先生一起做鐘錶,曾經歷了火災等波折,終於在現址安定下來,日常開店之餘,仍不忘與友人聚會泡茶。

鐘錶店蔡阿姨開設在商場外圍,裡面像是藏寶箱一樣,有許多復古有意思的鐘錶款式。(攝影/PJ)

有時拿了壞掉的錶,蔡阿姨說,不知道還有沒有適合的零件,都只能試試看。(攝影/PJ)
「她們都算很早的職業婦女。」佩穎提到高雄加工區林立,就如同「孤女的願望」一歌裡,「自細阮想要來去都市,做著女工渡日子,也通來安慰自己,心內的稀微。請借問路邊的賣煙阿姐啊,人塊講對面彼間、工廠是不是,貼告示要用人、阮想要來去。」當時的女性前往鹽埕、前鎮、楠梓的高雄加工廠工作,再將錢寄送回家,「更早以前,女性是被禁止在外拋頭露面,所以我覺得這些阿姨們她們就是生活與工作綁在一起,有時會說『加減(台語)』開店。」加上店面小、工作繁忙,屬於「職業婦女」前身的她們,會有小小瓦斯爐可以簡易開火,反倒不像其他城市、島嶼裡的婦女那般將生命投入在張羅三餐中,更無法大張旗鼓地煮食,「像永義安的老闆與老闆娘過年期間根本就沒時間吃飯,賺錢賺到過年吊點滴打營養針。」也因為工作與家庭一起,「有時候就順便養個小孩,大家的孩子們都在小巷弄玩在一塊、大家互相有照應地看著,其實就是幾個家庭一起照料生活。」孩子們群群玩耍的身影,也成了鹽埕的巷弄風景。
佩穎說,自己老家台東只有海岸線、沒有港口,高雄意味水泥化、人造大港,「人流、物流、金流會在這城市裡進出,我會去觀察:出去的是哪些錢、哪些貨,隨著這些來去,許多產業也跟著出現。」她聊起以前的商業模式,在一個城廓裡,大家各自經營不同的品項,分工極細;像是提到當年辦嫁妝時,就像是進入百貨公司逛街一般採買,分類細卻應有盡有,「鹽埕有意思的是聚落感。」去鹽埕就宛若進城購物,看電影、吃冰、訂製服裝、買舶來品…一應俱全,正因為港口關係讓鹽埕出現了不少手工業與密集百工,理髮、舶來品店、鐘錶行、婚紗業、西裝裁縫師、旗袍師傅、繡花鞋師傅…,各行各業琳瑯滿目、為當時增添許多工藝色彩。「但是進入工業時代後,就進入大量生產製造的年代」,她說:「許多燈熄了,但仍有些師傅想繼續做手工產業;鹽埕很特別,也有一群人願意支持他們。」像是舞者崔綵珊結合訂製服師傅的好手藝,製成表演服,成就舞蹈肢體的演出等例子比比皆是。
佩穎說,自己老家台東只有海岸線、沒有港口,高雄意味水泥化、人造大港,「人流、物流、金流會在這城市裡進出,我會去觀察:出去的是哪些錢、哪些貨,隨著這些來去,許多產業也跟著出現。」她聊起以前的商業模式,在一個城廓裡,大家各自經營不同的品項,分工極細;像是提到當年辦嫁妝時,就像是進入百貨公司逛街一般採買,分類細卻應有盡有,「鹽埕有意思的是聚落感。」去鹽埕就宛若進城購物,看電影、吃冰、訂製服裝、買舶來品…一應俱全,正因為港口關係讓鹽埕出現了不少手工業與密集百工,理髮、舶來品店、鐘錶行、婚紗業、西裝裁縫師、旗袍師傅、繡花鞋師傅…,各行各業琳瑯滿目、為當時增添許多工藝色彩。「但是進入工業時代後,就進入大量生產製造的年代」,她說:「許多燈熄了,但仍有些師傅想繼續做手工產業;鹽埕很特別,也有一群人願意支持他們。」像是舞者崔綵珊結合訂製服師傅的好手藝,製成表演服,成就舞蹈肢體的演出等例子比比皆是。

商場裡臥虎藏龍,然而今日已不再有過去時髦榮光,所有的百工與舶來商品都停留在這裡。(攝影/PJ)

仍有許多老師傅仍堅持手工,也是近期表演者會配合的對象,老師傅們溫暖開朗,也成了鹽埕裡一盞盞令人不捨的燭光。(攝影/PJ)
林佩穎也經常在鹽埕與哈瑪星街廓做導覽,喜愛美食的她,也推薦不少鹽埕好吃的傳統飲食,「早上九點,我從鹽埕區要去哈瑪星工作時,都會先在這買好飯糰作早餐。」像是比拳頭還大的六姐傳統飯糰、特製蛋餅專賣店與愛店七彩葫早餐的飯糰、阿美漢堡的蛋餅,還有胡椒香氣十足的蛋餅里家。外省飲食她特別喜歡京華餐廳平津涮羊肉的酸菜白肉鍋、以及天天沙茶火鍋。在時代遷移下,許多年輕的移民也來到鹽埕,加上駁二關係,此區飲食文化有了新的變化,「鹽埕也開了一些帶有個性的甜點店。」她細數溫柔實驗室、人良 Learn More Café、Dough DoughNuts兜兜圈,還有日本人開的Kyomo Pasta 義大利麵専賣店等,都讓她躍躍欲試。對佩穎來說,鹽埕最迷人的地方,就是跨過愛河彷彿來到了另一個市區,所有的時間感都降了下來 — -走過一條條的鹽埕巷弄街道,每一個店鋪、代表一個產業、也成就一段段不同的人生風景與故事。

鹽埕商業型態繁盛,婦女們忙碌工作難以有時間張羅飯食,反倒是快炒、沙茶火鍋、羊肉火鍋等店一個接一個地開。(攝影/PJ)
多年走訪與最後定居在此,佩穎感覺到鹽埕人有一種「靈活的氣息」,再者就是「鹽埕人有一種做生意的豁達!」有別於農村的價值觀與視野,但鹽埕人多做生意,見多識廣、也不會隨便去評斷一個人,「他們就是看看你做什麼,維持一種開放的觀察。」在鹽埕風華起落之際,港口氣息包容廣納來去的新鮮事物,來自各地的移民,帶了一股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勇敢冒險特質,「他們具備冒險的精神,到一個新地方、看到新事物,判斷好就立刻出手!」而這樣的特質,也造就了過去與現在,最獨特、開放的鹽埕韻味。
受訪者|林佩穎
紀錄鹽埕描繪者、《港都人生鹽埕市井》作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監事,喜歡透過繪畫和描繪方式,以時間換取手感溫度,捨棄現實裡的某些細節、再詮釋出自己眼中的世界。
紀錄鹽埕描繪者、《港都人生鹽埕市井》作者、「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監事,喜歡透過繪畫和描繪方式,以時間換取手感溫度,捨棄現實裡的某些細節、再詮釋出自己眼中的世界。
撰文者|孫維利
近十年從事生活風格線記者,喜愛自然環境、居家生活,也喜歡熱愛料理及身心療癒的事物。曾擔任《Sense好感雜誌》雜誌副主編、《Shopping Design》雜誌及其他媒體之特約採訪記者,於2017年獨立接案,為紙本及網路社群媒體、品牌做行銷文案及採訪撰文,個性喜歡接觸有趣或有意義的事務。
近十年從事生活風格線記者,喜愛自然環境、居家生活,也喜歡熱愛料理及身心療癒的事物。曾擔任《Sense好感雜誌》雜誌副主編、《Shopping Design》雜誌及其他媒體之特約採訪記者,於2017年獨立接案,為紙本及網路社群媒體、品牌做行銷文案及採訪撰文,個性喜歡接觸有趣或有意義的事務。
《島生誌》 第三輯:高雄鹽埕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執行單位|奇幻時光電影有限公司
企劃統籌|孫維利
攝 影|PJ Wang
特別感謝|港都認識王黃祺瑋、義永寺、打狗文史再興會、李怡志
參考資料|
《物換星移話鹽埕》,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港都人生》,無限出版
《高雄鹽埕百年風華簡史》,白象文化
《物換星移話鹽埕》,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港都人生》,無限出版
《高雄鹽埕百年風華簡史》,白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