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聽的是音樂,我們賣的是回憶。」—— 老派世代的暖心深夜殿堂

「你們聽的是音樂,我們賣的是回憶。」—— 老派世代的暖心深夜殿堂

老闆娘Eva與老闆Tony開了間音樂酒吧在鹽埕的七賢三路上。(攝影/PJ)
夜幕剛落,七賢三路和五福四路口的「老屁股音樂屋Old Fart D.J. Bar」,店內燈光微微漫灑開來,推門入內,老闆娘Eva和老闆Tony剛從七賢三路上的小攤販買了晚餐墊肚,吧檯上早就坐了一位每天都來報到的年輕熟客——從台北到壽山做生態研究、熱愛聽音樂的公務人員——早早來、早早走。

Eva走進吧檯裡,端出一碗中午熬煮的竹筍粥,給了來自遠方、第一次造訪的我們,她說以前冬天會煮湯給客人暖胃,疫情過後的兩年也許久沒賣吃的了。低頭舀著這異鄉難得的家庭味,質樸平凡卻滋味迴盪;無聲中,我們望著年輕熟客人坐在專屬的吧臺角落,自在地在自己的時間留白裡;低頭,碗裡仍舊飄香,有一刻分辨不清是到了傳說中的「酒吧」、還是到了令人沈醉的「深夜食堂」。Eva說,不急,先吃飽了再工作吧。整間酒吧像是還未完全開張的氛圍,大家好像都提早在這間店報到。
燈光初綻,鹽埕的夜晚並不寂寞。(攝影/PJ)
吧檯上坐著剛開門就來報到的熟客,享受聽音樂的獨處時光。(攝影/PJ)
兩位店主吃飽,音樂響起,店內氛圍開始起了變化,在酒精與旋律中,大家各自找到了倚靠點。Eva豪邁地站在吧檯裡說:「想問什麼?」既然人暖、心鬆、夜晚時間緩緩,我們笑著披頭就問,為何叫老屁股。聲音爽朗健談的Eva說,以前在Bar裡工作、也常跑Bar,有次她在朋友的音樂酒吧裡,被DJ問到有沒有喜歡的歌,「坐在裡面的都是60歲上下的人,所以我點歌不能太新,就點了六O到七O年代的歌好了。」音樂一下,客人都很訝異,他們很久沒有聽到這些歌曲了,DJ指了指Eva的方向、回答那些疑惑的客人們,客人裡悠悠地傳來:「原來她也是老尻川(「老屁股」台語)。」

決定回到老家高雄開一間酒吧,就沒多想了,直接取名做老屁股;至於英文,五福四路上「Focus PUB 藍世界啤酒屋」老闆頗具巧思地幫忙取了個「Old Fart D.J. Bar」英文名,「Old Fart」也意味著冥頑不靈、堅持老事物的老古董,「這就是我們啊!我們不太愛追求潮流,就喜愛基本款、不嚐鮮的守舊,不就是老屁股!」

Eva說,當初將酒吧開在鹽埕是因為有地緣關係,「鹽埕啊!從我小時候,這裡就是我每天報到的樂園。」鳳山出生,媽媽是高雄旗津人,Eva自小家裡就是做生意,「媽媽很閒時,一週會有五、六天帶著我坐公車,鹽埕玩一玩再回去,所以可以說從小我就混這裡的!」她們坐到鹽埕北站(註1),從富野路慢慢逛、慢慢玩,「富野路那邊早期是賊仔市,很多跑單幫或是走私贓貨的商品都會在那邊販售,常常有人被偷包,逛賊仔市就意外撞見自己的皮包。」曾經,富野路是贓物買賣的大本營,腳踏車、衣服、電器、珠寶、首飾,因為價廉,許多人都來找寶。現在賊仔市也變成了販售日常生活用品、南北貨、日本餅乾糖果、古早時期舶來品的沒落商街。

這樣起落的鹽埕,充滿著她與媽媽的回憶,「我媽以前會帶我去大仁路的三信合作社,那邊騎樓會擺歐美雜誌,我媽很喜歡翻雜誌看明星照,學流行、衣服和髮型。」她笑說,那年代的雜誌照片女星們,都吹超流行的「法拉頭」(註2),走進美容院裡都想要吹一顆這樣的頭,衣服更不用說了,「以前衣服都用訂製,我媽媽就會帶我們去翻照片,看現在流行些什麼,把花布、剪裁記在腦海裡,再請人家做出來。」在當時,買得起的女性會拿著雜誌給師傅,買不起的就用身形去比、跟裁縫師傅討論想要怎樣的款式,等師傅畫出圖,確定後就直接製作。
當年銀座、大溝頂、國際町等商圈,都是重要的商業場所。(攝影/PJ)
1979年,大勇路上的大新百貨榮景,是全台第一部手扶梯的百貨公司。(攝影/土井九郎https://reurl.cc/GEG0DW)
逛完了騎樓,媽媽會帶Eva到大勇路的大新百貨五樓玩一趟咖啡杯(註3),再繞去老堀江買一些藥材和「港貨」,「我媽以前常買活絡油,我總以為是香港來的稱港貨,後來才知道原來是港口進來的貨。」她大笑地說,逛完鹽埕,會和媽媽走路到哈瑪星的渡船場,搭渡輪去旗後找外婆,「那時候的婦女很時髦,當時鹽埕少說有十六家戲院,有舶來品店、有咖啡店、有百貨公司,還有位於愛河支流的『大溝頂』及『銀座町』(註4)、『國際町』,以前下大雨還都會淹水哩。」就這樣每天早上到鹽埕玩耍、午後返家,對鹽埕的印象就是與媽媽一起追時髦。

談起鹽埕吃喝,她說,「鹽埕近港口、發展得早,早期台南鄉下學甲、將軍,還有澎湖、屏東等地,都屬於種田的鄉鎮,不如高雄鹽埕繁華,於是許多人都想到這裡來發展。」商圈移轉也是從此區開始,西服店、飾品批發店、電影院、百貨公司、銀樓這樣的商業發展下,衍伸出許多隱藏版的南台灣口味的美食,Eva如數家珍:「動不動在鹽埕就20年以上的小吃,像是『孫家肉粽』,吃到現在已經三、四代了,口味維持鹽埕的滋味,口味都沒變。」另一間「琴姐土魠魚粥香菇肉燥飯」屬於台南口味,「南部老一輩的人吃得滿甜的,因為吃甜有一種財富的象徵。」以前台灣種甘蔗,製糖後會送到日本,一部分留給台灣較有身份地位的富人使用和商人販售,請客時飯菜上肯定要撒上一把糖,早已成了習慣。Eva說,家裡開種子行,爸爸又是念日本時代的「初級農業學校」,偶爾會幫別人種田,或是有人預定該年農作,他和朋友會去租農地耕種,收成交貨,「因為我爸種田,他煮起菜來又甜又鹹,我媽倒是煮的比較清淡。」

 
店裡氣氛十足,昏暗的光暈伴隨著各類音樂。(攝影/PJ)
架上擺上玲瑯滿目的酒款,Eva親手特調「老教父」與「迷幻淺藍」。(攝影/PJ)
這些回憶依舊記在Eva的腦海,長大後,因緣際會她與老闆Tony落腳在七賢三路,開起酒吧,熟客帶新客,不同世代聽著懷念的旋律,她說,在這裡,點歌沒啥地域性的差異,台北下來、高雄在地,全台灣流行的資訊一致,擁有的是共同記憶,「小虎隊、草蜢、林曉培都是大家的共同記憶,如果客人聽搖滾,那就會有比較顯著的區別。」她笑說,光是Shakin Stevens <Because I Love You>這首歌就全台流行從北到南,有時走進來一位三十歲上下的老外,就會問他:「你十八歲時喜歡聽哪一首?」客人眼神開始飄、飄想到十八歲那一年聽的歌,「他說的那一首歌,很可能就是他失戀時聽的歌,有時候客人一聽到歌就哭了。」她說自己心情不好有時會點舞曲、聽快歌,「每個人心境不同,失戀時想聽的歌也不同,台灣在情情愛愛這方便比較重,他們會去聽『悲到谷底才叫美』的那種歌。」有時候客人來這裡會瘋癲,「還有人一聽到神雕俠侶就瘋了。」一起齊歌高唱、或是一同跳起舞來,在這裡,找救贖。

這裡的客人最年輕的二十、三十歲都有,有些都擁有一些所謂的老靈魂。Eva說,像一位19歲當職業軍人的客人,上網搜尋播放老歌的酒吧,就找到了老屁股,Eva問他想播什麼歌,他說想聽<我是一片雲>,「我傻掉,但那是他小時候的回憶啊!」爸爸擔任汽車業務員,總會把他帶在車上一起工作,車上聽的都是這些歌。「你們聽的是音樂,我們賣的是回憶。」她一直告訴我們這間店沒啥特別,就只在賣一種叫回憶的東西。「他們到這裡可以聽、可以點,來這裡,找青春。」

她特別喜歡聽七、八O年代的的歌,「尤其是七O年代的搖滾與Disco!到了八O年代,台灣音樂進入到很輝煌的年代。」歐洲舞曲、重金屬、搖滾,當時台灣接受音樂範圍極廣,「你看!我在多美好的年代啊!」她如數家珍地說,從錄音設備和樂器就能分出七O年代與八O年代的差異,「七O年代的樂團樂手都屬於穩紮穩打、樂團元素明顯、最多就是娃娃器;八O年代的樂器華麗一些,死侍的配樂就採用很多七O、八O年代的音樂。」七O的比吉斯;八O後的 Oasis、Bon Jovi;九O後的Nirvana,「美國在越戰後,出現很多反戰的和聲與歌曲,他們用歌詞表達,產生了搖滾樂——對社會及體制不滿的發洩,它有一種不跟你同流合污的精神。」然而這種在台灣戒嚴時期是不能聽的,「當時,台灣只能聽風花雪月的情情愛愛。」我們從她的描述的音樂聆聽軌跡中,好似連結上當年台灣的時空背景。
最早電影是默劇,當年大家不識字,就有了電影辯士這行業,幫忙解說劇情,以及「伴奏樂隊」為電影劇情作起伏詮釋。(圖片轉載中時新聞網 https://reurl.cc/7pb8Yb)
Eva從小就愛聽歌,「我爸是昭和六年的人,聽的是演歌之前的歌曲,我媽則聽台語歌。早期的電影屬於默劇、沒有聲音,有字幕、但是會在旁邊念台詞給觀眾聽,那是很早的年代才有的記憶。」原來,從日據時代到光復時期的電影沒有配樂,既聽不到演員的對談、也聽不到配樂,無法跟著劇情起伏,延伸出一個職業叫做電影辯士及伴奏樂隊(註5)。

受到爸媽的薰陶,她發現自己懷舊、愛聽老歌,她在「老屁股」部落格介紹三百多首歌之中,其中一首<荒城の月>就是爸爸的最愛,詩人土井晚翠以<荒城の月>為名創作出四段歌詞,用較古老的弦樂器三味線,唱出春日高樓花宴上的杯觥人影交錯與荒城月色,從旋律中可以聽出詩人被舊城遺跡喚起的惆悵,作曲家瀧廉太郎前往位於自己少年時期的故鄉 — 大分縣竹田市的岡城遺址尋求靈感,最後成了旋律簡單、寓有深意的不朽名曲。她一邊說、一邊切換以三味線為樂器的日文老歌,瞬間三味線的音調,讓空間變成了日本深夜食堂。
Tony與Eva熱愛音樂,疫情期間生意受到影響,目前已慢慢回溫。(攝影/PJ)
「我從小就喜歡台語、家裡都講台語,只是到學校被迫要講中文、不講自己的母語;現在很多年輕人想聽台語卻沒有這環境,其實都是我們這一代的錯。」她回憶小時候講台語要被打,「他們要打我、我就跑,要罰錢我就說我沒錢;我媽到學校講了一句很帥氣的話,她說我們家這小的個性很倔強,不學、就算了。」所以聽台語歌,也有她自己的審核標準。她認為,母語台語是優美、有底蘊的一種語言;因為過去的語言斷層,讓現在的許多樂團只是將台語當作中文在使用,「年輕人會為了硬要填那字、用中文思維,我建議年輕人應該多回頭聽過去前輩們的台語歌,像陳明章、林強他們的台語很漂亮。」

Eva說,自己在階級、性別觀念上都沒有根深蒂固的想法。「我特別會去注意政治是因為我爸的關係,他生活在戰爭中、夾縫中生存的世代。」日本政府後、國民黨來台,她看到爸爸會放蔣介石的照片,等到Eva有了投票權,爸爸就告訴他們,工作歸工作、不准投票給國民黨,「他在選舉時幫國民黨開宣傳車、打工貼補家用,帶一些香皂、味精回家,長大後才知道其實他在保護我們。」有次,她拿著小學新生課本回家,課本上寫著「當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爸爸一看便吸了一口煙說,國民黨都是騙人的。

原來自己的個性養成,其實是因為沒有認真唸過這些教科書,「當別家小孩在小學作文比賽得第一、說自己長大後要當蔣總統時,我爸從沒管過我們的成績,他只說,你們畢業就好。」爸爸很喜歡閱讀、自己也養成看書的習慣,有時爸爸會拿書給Eva看,她也會去鳳山的國父紀念館裡隔壁的圖書館裡借書,那裡有間小小的藏書空間,裡頭都是禁書。在閱讀中有了思辨的能力,當時已經會挑戰老師和對著課本內容感到困惑,「台灣那時候地理環境沒有什麼遮蔽,往東看就會看到山稜線,我一直困惑:為何跟書上講的山不同?」這些影響,也讓她在接待客人時,更真性情。有次地方長官隻身前往,「我就說要喝什麼,幫他點歌、告訴他哪個位置最好抓寶,他對我來說不是長官,下了班,都是我的客人。」音樂本身就令人放鬆,在此喝喝酒、抓抓寶,這裡就是有讓人回到真實自己的魔力。
Eva端上一杯「迷幻淺藍」,送給我們一夜湛藍夢境。(攝影/PJ)
她一邊說,一邊遞給我們今日為我們準備的特調「老教父」與「迷幻淺藍」,使用艾碧斯酒大量稀釋,帶來夢幻又甜蜜的迷離感。「我學英文比較快,日文五十音怎樣都學不會,但英文一學就會。」當年,姐姐會拿販售專輯的DM出去販售,「結果音樂都是我在聽。加上在鼓號樂隊,節奏感和音樂性都比一般人強。」因此聽鄉村、聽民謠、聽搖滾,造就現在她宛若音樂資料庫,「我小時候很喜歡聽這類音樂,簡單、卻很有力量。」然而,收藏各式各樣的音樂專輯,有沒有哪張是她的最愛?她看了我們一眼,隨手拿出Nirvana的《Nevermind》和Oasis《Definitely Maybe》兩張專輯,還來不及反應,她就眼神充滿得意地說:「那兩張是為你們挑的,這張才是我最愛的寶貝。」

定神一看原來是《楚留香》原聲帶,「小時候,這張專輯的錄音帶被我聽到爛掉,搬家時歌詞就不見了,後來九O年代後我知道它有唯一一次的數位化壓成CD。」從上網找、到請香港朋友找了兩年,終於找到這張專輯,一拿到就回家猛聽,「楚留香在我們那年代是萬人空巷,時間一到,全高雄、全台灣的街上都沒有人,阿桑都早早收攤,趕著回家看鄭少秋,那時我才12歲。」
三張音樂專輯裡,有一張她的最愛。(攝影/PJ)
她說,當時零錢不多,老是跟媽媽要錢買楚留香周邊商品來收集:沙畫本、尪仔標、貼紙。一開始我們有些困惑,直到後來看到Eva分享音樂時寫下的文字,才發現原來那飄逸瀟灑、有情有義的楚留香性格,與從小給他許多養分的爸爸,有著相仿的獨特個性。從小聽阿嬤講爸爸精彩的故事、還翻出不少泛黃照片,「阿爸在那個時代根本就是個黑狗兄,會以『火箸』在燒紅的木炭上烤熱,拿來燙捲捲的時髦髮型,或是穿著大喇叭褲及阿哥哥鞋、打扮妖嬌女裝拍照、到舞廳和美女跳交際舞,教我跳過吉魯巴卻一蓋否認。」瀟灑的個性,遇到愛吃醋的媽媽,怕麻煩也不與女人接近、對家庭有十足責任感,原來專輯背後有如此深的情感,「海軍陸戰隊退伍的阿爸,其實也是我心中的楚留香。」

與爸媽在高雄有著別人所沒有的精彩回憶,再問起當年美軍駐台時期,熱鬧的七賢三路充斥著知名酒吧、美軍與吧女們的過往韻事, Eva說,當時年紀不到,沒有經歷過這段輝煌(註6),但還是多少聽到長輩們閒聊,最有趣的,是有位賣米糕的老人家跟她說起:五、六O年代鹽埕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就是洗衣店。一開始讓人摸不著頭戲,為何洗衣店買了好幾棟樓?原來,美軍喜歡泡在酒吧街上買醉,在上班前把舊制服丟給了洗衣店,洗衣店老闆總能從口袋撈到不少美金紙鈔,賺飽荷包也買了房,也算是另類的軼事。美軍撤走後,酒吧文化開始式微,更多是在地年輕人的DISCO文化,「DISCO裡面還可以尬舞,在我們那年代還會有舞步,大家一起跳!」


「認識鹽埕,大概就認識一半的高雄。」(註7)Eva說,鹽埕位於港畔,以台灣的歷史脈絡來說,所有鄰近港口的城鎮都在當時繁華一時,「老鹽埕都是有錢人,擺攤、販貨、賣吃。」是南部第一個發展的區域,擁有無限繁華的氣息。

這裡的女性在她的觀察中,也分成兩種:一種是原本就在老鹽埕做小本生意,對於外表不會特別注重,然而在瀨南街開舶來品的女性,又是另一種樣貌,「每天打扮的漂漂亮亮、坐在店面裡,這跟她們當時受到的日本教育有關,要開店做生意,就得穿的體面整齊、打扮化妝地美美的。」她說,爸爸連下樓倒個垃圾、買個東西都穿西裝褲、皮帶紮好,「他們像是沿襲了日本人的個性,第一不麻煩別人、第二就是端正。」然後下一秒Eva又大開自己玩笑地說:你看我們在這老屁股店裡很自在、像是我們第二個家,要不是今天要拍照,不然平常沒在化妝,除非出去就會打扮端正。」
 
大舞台戲院的古蹟山牆,如今也因為古蹟法規與私人擁有者之間的矛盾,一瞬間便消逝。(圖片提供/Wiki)
其實她在玩笑中有許多的追憶,「鹽埕的硬體設備變化最多,對我來說有一點無奈,特別是大仁路和建國路的大舞台戲院(註8)。」原本屬於私人產業,因政府列管古蹟,在不想被列管下,主人家連夜就拆除,「那都是我們小時候會去的超大戲院,它有很珍貴的日本時期的建築語彙 — 山牆,拆除當天我還特地跑去,看怪手從最有歷史意義的山形線給敲下去。」她對於政府古蹟法令的不周全與古蹟一一消逝,不慎唏噓。
小堤咖啡座落在靜巷裡,是許多人的私房咖啡店,店主人二姐個性率性,與Eva在某程度上十分相似。(攝影/PJ)
聊著聊著,夜更深了,她說,明天起早,可以去鹽埕巷內走走逛逛,推薦一間「小堤咖啡」可以去吃早餐,有時她也會去那邊坐一下,「一杯咖啡、一個荷包蛋和吐司,還會問你吐司要不要切邊,才一百元,然後最好不要點涼的,她會念你女生不要喝冰的。」曾有人對Eva說,小堤咖啡的店主人二姐很像她,個性爽朗率性、說啥就啥,心腸好、嘴巴直。「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就心裡罵髒話!超像!」她說,那裡的阿桑都是七十歲以上,吃飽閒閒到那裡談天聊孫女,「你們去那一定是裡面最幼齒(「年輕」台語)的。」她說,店主人二姐有去日本學咖啡,「從上面咖啡豆設備就可以看到她在日本待過,其實也不缺什麼錢,她現在算是做服務的了。」


原來,鹽埕很多店家都是如此,「大勇路、大智路的東東火鍋也是,已經可以退休了,但是客人還是想再吃,所以每週三、週六都會開,每次只開三小時。」她笑說,這間店的特色就是「有一種餓,叫做老闆覺得你餓。」老闆經過你的火鍋前,一把蛤蠣、幾片高麗菜、幾片涮肉下鍋,Eva大呼吃不完了還一直加。除了這種個人小火鍋外,就是早期八O年代會吃大圓桌石頭火鍋,「七賢三路上就三間,水源、味味香、汕頭勝味,瀨南街上還有很古老的用砂鍋去燉煮的雞仔豬肚鱉,那是很古老的涼補食物,小時候吃過,湯頭清爽但長大就不愛吃鱉了。」
吃著Eva煮的竹筍粥,到現在仍念念不忘那暖心暖胃的情意滋味。(攝影/PJ)
她細數鹽埕街上的每一間人情味,夜更深了,音樂的曲風也轉成DISCO。臨走前,我們問Eva,為何喜歡鹽埕,她說,鹽埕有一種繁華落盡後,在掙扎轉身的那種美;當然,也有著她與爸媽的情懷。她說,下來高雄時記得說一聲,「我再燉補湯給妳喝!」

這裡如燈守著,即使佇立在繁華褪去的街道上,仍舊散發著暖暖的溫情,不論是誰、是否為異鄉人,到此就像受到阿姐、家人、好友般的溫暖照料,成了許多人的習慣、常駐於心的深夜歸所;推門進來、坐下來、點杯酒,重啟每個人的懷舊記憶。就像她笑開懷調侃自己的那句金句:「『老屁股』就像一潭不怎麼流動的水,靜靜的、慢慢的,用老歌浮在水面上。」
受訪者|Eva

高雄人,「老屁股音樂屋」老闆娘,個性豪爽、真性情,返回高雄後與Tony開了這間帶有人情味的酒吧音樂屋,店裡最特別的是除了酒飲,還提供闆娘偶爾想到、煮給客人吃的家庭味,不喝酒還會換上品質極佳的高山茶、咖啡牛奶、蛋蜜汁;不定時更新部落格分享音樂與專輯。在鹽埕,有她與媽媽走在時髦道路上的珍貴回憶。
撰文者|孫維利
近十年從事生活風格線記者,喜愛自然環境、居家生活,也喜歡熱愛料理及身心療癒的事物。曾擔任《Sense好感雜誌》雜誌副主編、《Shopping Design》雜誌及其他媒體之特約採訪記者,於2017年獨立接案,為紙本及網路社群媒體、品牌做行銷文案及採訪撰文,個性喜歡接觸有趣或有意義的事物。sunwork.11@gmail.com
《島生誌》 第三輯:高雄鹽埕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執行單位|奇幻時光電影有限公司
企劃統籌|孫維利
攝 影|PJ Wang
特別感謝|港都認識王黃祺瑋
參考資料
《物換星移話鹽埕》,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高雄鹽埕百年風華簡史》,白象文化
《老屁股》<荒城の月>篇 https://reurl.cc/3YbW68
《老屁股》<楚留香>篇 https://reurl.cc/3YbW68
註釋

註1,鹽埕北站已遷移,舊址為現在北斗街、北端街處。

註2, 法拉頭是70年代末期女性爭相模仿的捲髮、大波浪風潮,由美國電視劇「霹靂嬌娃(Charlie’s Angels)」性感偶像女主角法拉·佛西(英語:Farrah Fawcett)帶動、意外走紅;後期中森明菜的髮型,為改良版法拉頭之翹楚。

註3:大新百貨是1958年南台灣最大的百貨公司外、也是第一間以電動手扶梯為賣點、首推「不二價」為行銷的百貨公司。在當時,大新百貨影響了鹽埕的整個經濟發展,週遭的商城、百貨、市場、電影院…,形成了美好的娛樂時光商圈,帶來更為享樂的消費氛圍。

註4:位於五福四路、七賢三路、新興路、大仁路間,日治時期蓋了拱廊街商場,通廊設計可以連接鄰房和對戶五層建物。

註5:當時的「電影辯士」,意味「電影說明者」,是一種為觀眾解說劇情、傳達文本的行業;須一人獨撐一部兩小時的電影,詮釋出不同的情境與人物配音,可男聲、女聲、童聲、老聲,若電影裡的角色有十數位、抑或是同時有群戲吵架,得一人詮釋多角,帶觀眾聲歷其境。

註6:《物換星移話鹽埕》杜劍鋒描述:「七賢三路上的酒吧在民國59年統計有33間、吧女數約有1017位…走三到五步,就可見到一家五彩繽紛、燈紅酒綠的酒吧,整個七賢三路幾乎成為美國大兵度假休閒中心。」

註7:Eva此段話的高雄,意指高雄縣市合併之前的高雄市。

註8:大舞台戲院為高雄唯一完整保存且占地最大的老戲院,縮時攝影紀錄歷史建築的消逝 https://reurl.cc/60bR2V
返回列表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