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個美麗的事業,還可以幫別人打扮得很漂亮。」—— 世代聯手,綻放青春正美
高雄市
鹽埕區
文化
臨近堀江商場、位在過去最熱鬧的五福四路上,有棟物樓透天厝將梯間外推,引入更多自然光源;像是舞台劇場的幕簾,當拉開這層層序幕、仿若有無數昔日記憶湧出,時間斑駁痕跡刻印其上,這幢有趣又低調的五樓透天厝,曾是「正美禮服」舊址、現在是「叁捌地方生活」團隊的工作場域。
「正美禮服」是鹽埕裡頗富盛名的家族事業、帶動著整個鹽埕的婚紗周邊產業與繁榮,吸引來自各地的新人來此,一條街、一棟樓,就能俐落完成婚禮採辦與禮俗籌備,上百位禮服從業人員在此穿梭,各式相關產業齊盛、也走過鹽埕最繁榮鼎沸的年代。如今第三代邱承漢北漂後返鄉協助家族營運與整修,這幢老屋蛻變成一座啟動老城區生命的基地,許多有志青年齊聚、為鹽埕在地而努力;像是一場接力賽:從蔡金牙女士的起家厝、謝惠晾老師的美麗舞台、到如今第三代邱承漢的在地生活基地,一幢建築陪伴著一整個家族、幾世代的記憶,過往產業脈絡軌跡與在地經營團隊交疊,許多角落裡的絮語都有著鹽埕的記憶與情意。那一天,我們走進這幢建築的客廳,迎面就是可愛的混血哈士奇牛牛跑來湊暖,漫暈的光芒像是在等待著大門重新開啟的一瞬間。這時,謝惠晾老師來了,推開了門,神采奕奕、笑容迷人綻放,讓人很難將視線轉開。
「正美禮服」是鹽埕裡頗富盛名的家族事業、帶動著整個鹽埕的婚紗周邊產業與繁榮,吸引來自各地的新人來此,一條街、一棟樓,就能俐落完成婚禮採辦與禮俗籌備,上百位禮服從業人員在此穿梭,各式相關產業齊盛、也走過鹽埕最繁榮鼎沸的年代。如今第三代邱承漢北漂後返鄉協助家族營運與整修,這幢老屋蛻變成一座啟動老城區生命的基地,許多有志青年齊聚、為鹽埕在地而努力;像是一場接力賽:從蔡金牙女士的起家厝、謝惠晾老師的美麗舞台、到如今第三代邱承漢的在地生活基地,一幢建築陪伴著一整個家族、幾世代的記憶,過往產業脈絡軌跡與在地經營團隊交疊,許多角落裡的絮語都有著鹽埕的記憶與情意。那一天,我們走進這幢建築的客廳,迎面就是可愛的混血哈士奇牛牛跑來湊暖,漫暈的光芒像是在等待著大門重新開啟的一瞬間。這時,謝惠晾老師來了,推開了門,神采奕奕、笑容迷人綻放,讓人很難將視線轉開。

經過重新整理、引入光線,此建築現在為叁捌在地生活的工作場域。(左圖/攝影/PJ)

民國64年,正美禮服擴大開幕。(右圖/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
聊起當年會踏入禮服產業這領域,原來是媽媽蔡金牙女士的遠見。謝惠晾老師彎眼笑咪咪地說:「現在想想,真的很感謝媽媽讓我們出國學服裝!」當年蔡金牙女士受到經營美容事業的哥哥鼓勵,到日本學習禮服設計,在日本留學後帶回最新的時尚視野,她將禮服、化妝、美髮打造成一條龍的事業,「客人不用到處奔走、一走進店裡就妝全部搞定。」有了這想法,蔡金牙女士將三位女兒送到日本服裝學校深造。她記憶中店裡很忙,寒暑假都得回家幫忙,「旺季時期,一天有七十位新娘子;我們的婚紗禮服講究合身每件都得修改,所以常常改到兩、三點。」她漸漸深入理解新娘禮服設計這行業,體會到媽媽的辛苦,「我知道自己得好好學,將來才能幫媽媽一起打拼事業。」
她從小就很喜歡畫圖,像個小女孩開心地說:「我特別喜歡畫古裝美人圖,畫頭髮啊、衣服啦,我最後選了台南家專服裝設計科,因為可以每天畫圖。」到了畢業,媽媽蔡金牙女士將三個女兒送去日本念東京文化學院學服裝設計,這決定也深深影響了三個女孩的生命與視野。「我讀五年的服裝設計科,當中包含一年立體剪裁、一年帽飾設計;日本學服裝很嚴謹,講究整體造型成套式,衣服設計也要考量頭飾和帽飾。」當時日本與台灣在服裝產業相差近十年,她在日本高密度的基礎功兩年基礎下,遠超過台灣家專的五年學習,「我看到的都是最新的趨勢,整個設計視野被打開、世界變得非常遼闊。」
她從小就很喜歡畫圖,像個小女孩開心地說:「我特別喜歡畫古裝美人圖,畫頭髮啊、衣服啦,我最後選了台南家專服裝設計科,因為可以每天畫圖。」到了畢業,媽媽蔡金牙女士將三個女兒送去日本念東京文化學院學服裝設計,這決定也深深影響了三個女孩的生命與視野。「我讀五年的服裝設計科,當中包含一年立體剪裁、一年帽飾設計;日本學服裝很嚴謹,講究整體造型成套式,衣服設計也要考量頭飾和帽飾。」當時日本與台灣在服裝產業相差近十年,她在日本高密度的基礎功兩年基礎下,遠超過台灣家專的五年學習,「我看到的都是最新的趨勢,整個設計視野被打開、世界變得非常遼闊。」

「到現在我都非常感謝媽媽當初把我們送出國學服裝設計,我們的世界變得更遼闊。」謝惠晾老師說。(攝影/PJ)

在日本求學時,一到放假就到百貨公司看服裝、帽飾、圍巾設計。(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
當時只上四天課,一放假就跑到百貨公司、專門店裡逛街,她說,日本的師資多是業界專業人士,對流行的敏銳度很高,「日本強調實務性,我在學立體剪裁的時候,老師鼓勵我們多到百貨公司看帽子和圍巾設計、週末還會有圍巾發表會。」她也觀察到日本人自小就接觸色彩,畫彩妝、設計圖時便能看出日本人對色彩的掌握及用色的大膽。當時她除了念服裝設計、學帽飾設計、最後還要學茶道,「晚上我們都會和日本鳥取、中部、琉球來的室友一起喝茶,自然而然深入日本文化裡。」

在三年內大量吸收日本最新的資訊,學習到日本人對色彩、設計、流行的掌握。(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
這樣耳濡目染薰陶下,對流行、設計、色彩的成長也與日俱增,異地生活也練就她獨立的個性,「我在日本背包拿著,坐地鐵、去銀座、一直走。」當時有五、六位也同樣在日本唸書的家專同學,情同姐妹、感情甚好,銀座、原宿、神戶都有她們的蹤影,週末相約一起煮火鍋、滷爌肉,「同學很照顧我,她們住外面很自由、說我住宿舍吃的菜一定不好吃,就找我到她們家吃家常菜,想想那段日本留學生活真的滿快樂的。」在日本的那三年,影響她很深,「當初為了寫出報告,逛街逛到腳都長繭了,但我就是喜歡這樣子的生活、可以一直欣賞和設計美的事物。」她笑說:「每次媽媽都跟我說:你們的嫁妝都花在這裡了!媽媽讓我們出去,真的是用金錢買不到的。」她說媽媽是非常獨特的鹽埕女性,具備很多洞燭先機的遠見與創意。

在日本求學,有時為了報告,不停搭地鐵、走路、逛街

蔡金牙女士把給女兒們的嫁妝花在送女兒們出國學服裝設計。(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
她一邊說一邊陷入無限的回憶當中:以前的她個性很內向,下課回到家,一樓的美髮椅一字排開,客人們抬頭迎面就是熱情:「阿晾啊,你回來啦!」謝惠晾老師說著說著仍透露出當年的稚氣:「我很不喜歡她們叫我名字!我都不喜歡跟人打招呼,頭低低的一路走到底,以前我媽媽都跟我說『妳屁股在瓦斯爐、頭在七賢路(台語)』。」當時這裡好熱鬧,在學成後回台,她也開始幫起媽媽的忙,「正美禮服從二十幾歲到六十幾歲工作人員都有,分工很細,有業務、設計、打版、裁剪、圖案排列(蕾絲設計)、品檢、出貨等部門。」

一樓有禮服展示,化妝品、貼身衣物等品牌,方便新人採購。(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

穿著正美禮服的新娘,從帽飾到禮服展現成套優雅,當年台灣女性喜歡複雜禮服設計。(圖片提供/Trista Liao)
「禮服設計跟時裝設計不同,在打版、合身上差很多;禮服要合身、時裝要寬鬆,像我第一年學立體剪裁,我的禮服設計都用立體剪裁的方式來設計。」世代演變、國情差異,女性對禮服的喜好風格也有所不同,「臺灣女性喜歡穿層次複雜的荷葉蓬裙、來到歐美則喜愛簡潔俐落的風格。」但某些線條設計與觀念原則卻有共通點,像是三年前流行胸前、側身大量使用膚色紗料製造鏤空的小性感。她分享禮服設計的訣竅:「禮服要賣的好,就是要做到『胖的人穿起來瘦又好看、瘦的人穿起來有肉』,那件衣服肯定賣得好。早期設計對了,十個款式就可以賣一個旺季。」更不用說接待小姐全都受過訓練,只要客人一推開門、身材上下掃描了一遍,立刻就知道客人穿什麼樣的禮服好看,「通常第一件拿給客人的禮服,客人都會覺得普通,試過一輪才發現我們替她挑的第一件最好看。」

二樓是美容空間,蔡金牙女士到日本深造,帶回最新的美容技術,將早期美容院改成禮服設計一條龍。(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

過去二樓空間如今變成叁捌團隊的工作場域(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
客人走進來,從地下室的新娘禮服試穿開始,一樓有收銀臺、美髮與專櫃;二樓是美容空間;三、四樓前後各是工作室與住家;五樓則是員工吃飯的地方,整棟樓因應俱全,一次囊括,謝惠晾老師幽自己一默:「以前懷孕時常常要從一樓跑到五樓,運動量很夠、所以我生產過程很順利。」因為大家都來正美,也帶動起周邊產業的業績,「接待小姐挑禮服的眼光好,客人們也會很信賴她們,當她們介紹周邊商品時,是很容易帶動買氣的。」像是當時設置在一樓進門右側的保養彩妝品「資生堂」,以及入口左側的貼身衣物「黛安芬」很快就在全省業績名列前茅。後來因應時代潮流的需求,租下隔壁地下室做室內攝影服務,並邀請台北專業攝影師團隊到鹽埕來。
在一旁的承漢補充說:「當時不知道媽媽在幹嘛,只知道她在指揮跟禮服相關的工作,我印象最深就是整個工作場域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玩的遊戲場。」以前不流行室外婚紗攝影,棚內準備了許多背景的情境道具,這裡就成了承漢玩耍的天地。他在鹽埕唸幼稚園到國小二年級,放學都會到這裡,「我在樓上洗澡、睡午覺,每次出浴室要回到四樓房間,都被裹著毛巾、抱著穿越人群。」那畫面至今仍十分有趣,在那年代,鹽埕大多生活與工作空間緊連在一起,不但正美禮服的員工們都會一起吃飯,在鹽埕的小型店家更是如此,洗澡、睡覺、工作、生活都緊連在一起。
每一個空間、角落都曾是過去玩耍、如今依戀的場域,承漢在協助整理這棟外婆的起家厝時,委託寬和建築師事務做了許多田野調查、並將許多鹽埕意象轉換成空間語彙、以及留下乘載過去回憶的物件。一樓櫃檯是當年外公設置收銀台的位置,此處曾有外公算錢、收錢的身影。還有當年最先進又昂貴的雷射去斑機器、蒸臉機器,也都被他留下來,他笑談背後的故事、令人十分莞爾——在他國小、國中時期只要曬傷、長斑、長痘,便很常被媽媽抓去給二樓美容部阿姨們「做實驗」,「小時候是愛耍帥的年紀,總覺得跟一群女生一起很丟臉。」他從小就在這棟樓跑上、跑下,也自然對這棟樓懷抱著很多情感。
當時攝影、美髮、美容,幾乎上百人,最後由承漢的舅婆幫忙煮員工餐,舅婆是外婆的弟媳,從小做菜就極有天份,「舅婆的爸爸曾從宜蘭一路到萬華、再來到高雄,因為看過不同菜系、能煮出許多美味。」承漢回憶當年:「我跟她很親,除了煮飯外,每天白天哄睡、餵飯都是舅婆。」舅婆每天會到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採買食材,當時正美五樓有兩張餐桌,吃完兩桌、再換兩桌。承漢觀察,除了外婆與媽媽是新潮女性思維的職業婦女外,那時代的女性大多以男性為主,舅婆也不例外,舉家一起到鹽埕新樂街開銀樓金飾店,工作就是買菜、煮菜、照顧弟弟,因此練就了她一身料理好功夫,因緣際會變成了褓母和員工餐的掌廚。
在一旁的承漢補充說:「當時不知道媽媽在幹嘛,只知道她在指揮跟禮服相關的工作,我印象最深就是整個工作場域對我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玩的遊戲場。」以前不流行室外婚紗攝影,棚內準備了許多背景的情境道具,這裡就成了承漢玩耍的天地。他在鹽埕唸幼稚園到國小二年級,放學都會到這裡,「我在樓上洗澡、睡午覺,每次出浴室要回到四樓房間,都被裹著毛巾、抱著穿越人群。」那畫面至今仍十分有趣,在那年代,鹽埕大多生活與工作空間緊連在一起,不但正美禮服的員工們都會一起吃飯,在鹽埕的小型店家更是如此,洗澡、睡覺、工作、生活都緊連在一起。
每一個空間、角落都曾是過去玩耍、如今依戀的場域,承漢在協助整理這棟外婆的起家厝時,委託寬和建築師事務做了許多田野調查、並將許多鹽埕意象轉換成空間語彙、以及留下乘載過去回憶的物件。一樓櫃檯是當年外公設置收銀台的位置,此處曾有外公算錢、收錢的身影。還有當年最先進又昂貴的雷射去斑機器、蒸臉機器,也都被他留下來,他笑談背後的故事、令人十分莞爾——在他國小、國中時期只要曬傷、長斑、長痘,便很常被媽媽抓去給二樓美容部阿姨們「做實驗」,「小時候是愛耍帥的年紀,總覺得跟一群女生一起很丟臉。」他從小就在這棟樓跑上、跑下,也自然對這棟樓懷抱著很多情感。
當時攝影、美髮、美容,幾乎上百人,最後由承漢的舅婆幫忙煮員工餐,舅婆是外婆的弟媳,從小做菜就極有天份,「舅婆的爸爸曾從宜蘭一路到萬華、再來到高雄,因為看過不同菜系、能煮出許多美味。」承漢回憶當年:「我跟她很親,除了煮飯外,每天白天哄睡、餵飯都是舅婆。」舅婆每天會到鹽埕第一公有市場採買食材,當時正美五樓有兩張餐桌,吃完兩桌、再換兩桌。承漢觀察,除了外婆與媽媽是新潮女性思維的職業婦女外,那時代的女性大多以男性為主,舅婆也不例外,舉家一起到鹽埕新樂街開銀樓金飾店,工作就是買菜、煮菜、照顧弟弟,因此練就了她一身料理好功夫,因緣際會變成了褓母和員工餐的掌廚。

在承漢的記憶中,飯桌是全家人、員工共聚最重要的空間。(攝影/PJ)

雖然在承漢剛回高雄時,這棟建築已閒置多時,但到了中午大家怎樣都會回到這裡一起吃飯。(攝影/PJ)
記憶中,飯桌是全家人、員工共聚最重要的空間之一,大家會坐在一起吃飯、聊天,「在我剛回來高雄時,禮服工作室已經搬遷到其他地方,雖然這棟建築已經閒置,但到了中午大家怎樣都會回到這裡一起吃飯,那是我們滿重要的一個核心,現在社會已經滿少見了。」當時商業環境繁盛,不管男女都很難有時間大張旗鼓準備三餐,因此鹽埕小吃就變成很好選擇,像是早期在正美店裡,客人多、等待化妝的時間長,擔心客人太累、經常會叫李家圓仔冰的甜品請客人吃,「很多店跟正美是一起成長。」這也反映在鹽埕與鄰居間的互動緊密,像是高鈺紐釦店裡有很多釦子都來自德國與日本進口,部分的日本供應商是由蔡金牙女士幫忙穿針引線,這也讓承漢感覺與現在高鈺老闆娘薛姐分外親近,除了鄰里之情、還多了更多層次的連結與情感。
可能是親友、可能是鄰里,都有著深刻的關係:像是婁記饅頭的婁伯與婁媽、雅琪旗袍的陶才法陶伯、金孔雀的姐妹、正麗的外舅公等,「『正麗理容院』是外婆的弟弟開的,以一條龍來說,外婆唯一沒有跨足到的領域就是美髮。」他從正美出來、在附近營業,「正麗是我們家滿核心的地方,包含舅舅一家、我爸媽、現在連我和太太溫溫都會去洗頭;家族或家人之間有要彼此交接的東西,都會拿去正麗,這件事情非常鹽埕。」
正美禮服在家族通力合作及運作下,成為鹽埕最首屈一指的婚紗產業,具有商業頭腦的蔡金牙女士也在民國六十年,開始舉辦每兩年一次、在國賓飯店的服裝表演,所有的模特兒、燈光、音響都從台北請來,「剛好媽媽認識王碧瑩、陳淑麗、沈曼光這一批模特兒,正好王碧瑩主持服裝性節目,就問媽媽要不要來做一系列禮服表演。」謝惠晾老師笑咪咪地接著說,當年模特兒們都很喜歡到高雄來走秀:「後來回想覺得那時候的服裝表演怎麼這麼厲害,從古代到現代,先從長袍馬褂、旗袍,演到現代晚禮服、新娘禮服,營造一個完整的故事。」所有的籌備都從半年前就開始張羅、忙碌,甚至在帽飾、道具上的大尺度設計,都是為了達到舞台效果而特別設計。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禮服表演,為正美打下了極佳的知名度與營業額。(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
「表演後的營業額破兩百萬,客人們指定要哪一套禮服,但都只有一件啊!」謝老師說,正美的禮服租借費用比一般行情高,但媽媽卻經常提醒女兒:「不用擔心貴,客人只害怕妳沒有東西給她。」當時台灣的材料選擇不多,他們到日本選購日本及韓國紗料、香港購買歐洲布料,即使歐洲布料貴達萬元的成本,但為了表現效果,母女倆還是採購最上乘的原料。「六十年以前要找蕾絲很難,好在後來台灣廠商開始生產多樣選擇,因為好布料可以製造出超越機器、手縫的效果。」位在大溝頂的高鈺鈕釦行老闆娘薛喬月也曾看過謝老師為了找材料多次進出店裡,「每次看到她進店裡,我都像是看到偶像一樣、眼睛死盯著她不放。」一切都盡可能使用最頂級、最能表現的材料;甚至連彩妝也是如此,謝老師說,一年會到日本兩趟、參加春季和秋季的彩妝發表會,去百貨公司購買最新彩妝。「我覺得媽媽真的很有遠見,她認為彩妝也要選名牌,給新人最好的選擇,這件事情是需要且值得投資的。」
然而,正美禮服走上外銷這條路,是因為蔡金牙女士遇到了一位穿針引線的貴人——吧女威莉。當時,七賢三路上整條街都是吧女,都喜歡來找蔡金牙女士化妝,與媽媽交好的吧女威莉嫁到美國去,有次回台她問蔡金牙女士可否讓她帶幾件禮服去美國賣,「於是我們打了幾件樣品讓她帶去美國,沒想到很快就開始有訂單。」但一開始並不順利,原來歐美人士與亞洲人士線條不同,以亞洲身形做出的禮服穿在歐美女性身上,怎樣都不對勁,謝惠晾老師為此跑到紐約待上半年、與打版師討論研究、改使用外國身形的人臺製作,「外國人胸大、背長,穿我們設計的禮服會怪怪的,後來我們改用外國人臺就解決了。」這樣珍貴的際遇,開啟了正美禮服在美國市場的契機,除了禮服外,她們也關注高級訂製服的設計,「像我們有一個系列是歐美的高級系列款、與高級訂製服的思維很相近,經常會使用到立體剪裁、垂墜感大的設計。」初期參考日本、歐美雜誌,到後來則專注在歐美設計:「那時候會看《Bride》婚紗雜誌、時裝雜誌,其實時裝的流行和禮服差不多,但我們不做晚裝,因為新娘禮服全白、若與晚裝的車線混在一起,就會沾色。」
此外,應徵禮服工作人員也不馬乎:「我們的禮服圖案設計需要排蕾絲。先裁減、拼湊、設計線條,需要一點天馬行空還有美感;應徵立體裁剪會給一張圖稿,請她回去抓幾件衣服來看看。」她帶點認真地說:「媽媽有一句話叫做勤能補拙,這句話真的很準,但也是不要太笨啦。」講到這大家笑了出來。
然而,正美禮服走上外銷這條路,是因為蔡金牙女士遇到了一位穿針引線的貴人——吧女威莉。當時,七賢三路上整條街都是吧女,都喜歡來找蔡金牙女士化妝,與媽媽交好的吧女威莉嫁到美國去,有次回台她問蔡金牙女士可否讓她帶幾件禮服去美國賣,「於是我們打了幾件樣品讓她帶去美國,沒想到很快就開始有訂單。」但一開始並不順利,原來歐美人士與亞洲人士線條不同,以亞洲身形做出的禮服穿在歐美女性身上,怎樣都不對勁,謝惠晾老師為此跑到紐約待上半年、與打版師討論研究、改使用外國身形的人臺製作,「外國人胸大、背長,穿我們設計的禮服會怪怪的,後來我們改用外國人臺就解決了。」這樣珍貴的際遇,開啟了正美禮服在美國市場的契機,除了禮服外,她們也關注高級訂製服的設計,「像我們有一個系列是歐美的高級系列款、與高級訂製服的思維很相近,經常會使用到立體剪裁、垂墜感大的設計。」初期參考日本、歐美雜誌,到後來則專注在歐美設計:「那時候會看《Bride》婚紗雜誌、時裝雜誌,其實時裝的流行和禮服差不多,但我們不做晚裝,因為新娘禮服全白、若與晚裝的車線混在一起,就會沾色。」
此外,應徵禮服工作人員也不馬乎:「我們的禮服圖案設計需要排蕾絲。先裁減、拼湊、設計線條,需要一點天馬行空還有美感;應徵立體裁剪會給一張圖稿,請她回去抓幾件衣服來看看。」她帶點認真地說:「媽媽有一句話叫做勤能補拙,這句話真的很準,但也是不要太笨啦。」講到這大家笑了出來。

謝惠晾老師當年為自己設計成套禮服,中東造型帽式蔚為風潮。(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

以日本優雅的成塊蕾絲製作、兩手設計成蝴蝶袖型,展開宛若蝴蝶。(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
為新嫁娘製作過這麼多婚紗、設計過無數種款式,那謝惠晾老師的婚紗,是什麼樣子?她笑得燦爛說:「我的結婚禮服是我自己設計的,當時我的帽飾設計老師說,妳的臉型很適合做阿拉伯中東式的帽型,這設計永不退流行。」於是她親手做了一頂帽飾給自己,沒想到婚禮結束後有五、六位新娘爭相想穿戴相同的款式,「我在四十年前就做有一點A字裙樣式搭配蝴蝶袖,用日本一整塊優雅的蕾絲去裁剪,做完也沒有材料再做第二件了。」

老師說,媳婦溫溫氣質與身材很適合簡潔俐落的款式,此款為歐美高級系列款。(圖片提供/邱承漢)
不禁又笑問,那兒子承漢與媳婦溫溫結婚時,老師扮演的角色是什麼?她說:「以我的經驗給建議,不適合就重新設計。」承漢笑說回應媽媽:「根本就是主導了一切,媽媽講得很客氣。」母子倆互相幽默了一下,覺得現場很可愛,謝惠亮老師讚許並說明:「溫溫穿的禮服不好做,她選的那件是我們外銷國外的款式,沒有縫珠、蕾絲,必須要仰賴身材和氣質才能撐得起來。」她說,就跟個性和身形一樣,適合簡單俐落,太複雜的反而不適合。承漢也不禁認同媽媽的專業與精準度:「試穿了幾件,我們最後決定還是選了媽媽拿的第一件禮服。」
我們聊到當時鹽埕區裡有好幾間婚紗禮服店,謝惠晾老師說:「原本瀨南街也有一間新美滿婚紗、五福路與大勇路三角窗也有間知名新娘禮服店,但像正美這樣一條龍的禮服服務卻很少。」到現在瀨南街上僅剩唯一一間嫁妝專門店,原本新人、長輩會到大溝頂訂製旗袍、西裝,訂製服老師傅也日漸凋零。
在當時,正美禮服的設計走在流行時髦最前線,集結了好品質的原料、又大量閱覽歐美時裝與婚紗雜誌、蔡金牙女士及謝惠晾老師在日本留學的種種敏銳度,因此在禮服設計上,成了最關鍵的指標,「嘉義以南到屏東的新人都會來正美挑婚紗,特別是經濟富裕、講究品質的台南人也是。」甚至是台灣有聲望的人、身家背景好又漂亮的銀行小姐們,也會來找蔡金牙女士化妝。謝惠晾老師笑談媽媽幫新人化妝,畫啊畫的,竟然就幫人看起面相,看著臉型稜角,擔心個性倔強嫁過去吃了虧,她以家長的心情提醒新嫁娘:「你呦足水,毋過你足恰,嫁過去要改喔!」新人們經常被說的瞠目結舌。老師也笑談曾在社團活動中,請大家分享當年的婚紗照,當中不少禮服就是出自正美,「還是晾姐家的禮服比較漂亮。」也有夫人對謝惠晾老師:「晾姐,新娘禮服是妳幫我挑的,妳媽媽幫我化妝的。」聽到正美有這些回饋,都感到開心和驕傲。承漢在整理這棟老房子會分享外婆的故事,許多人看到媒體報導,都特別打電話給蔡金牙女士,「媽媽說:『我活到八十幾歲、從正美退休,如今承漢想把這些發揚光大,我好開心。』媽媽覺得自己還是很重要的。」甚至到後來外銷國外、在國際舞台上走秀,蔡金牙女士也流下眼淚,感嘆自己能有這麼一天,看到正美模特兒走在美國秀場裡。
我們聊到當時鹽埕區裡有好幾間婚紗禮服店,謝惠晾老師說:「原本瀨南街也有一間新美滿婚紗、五福路與大勇路三角窗也有間知名新娘禮服店,但像正美這樣一條龍的禮服服務卻很少。」到現在瀨南街上僅剩唯一一間嫁妝專門店,原本新人、長輩會到大溝頂訂製旗袍、西裝,訂製服老師傅也日漸凋零。
在當時,正美禮服的設計走在流行時髦最前線,集結了好品質的原料、又大量閱覽歐美時裝與婚紗雜誌、蔡金牙女士及謝惠晾老師在日本留學的種種敏銳度,因此在禮服設計上,成了最關鍵的指標,「嘉義以南到屏東的新人都會來正美挑婚紗,特別是經濟富裕、講究品質的台南人也是。」甚至是台灣有聲望的人、身家背景好又漂亮的銀行小姐們,也會來找蔡金牙女士化妝。謝惠晾老師笑談媽媽幫新人化妝,畫啊畫的,竟然就幫人看起面相,看著臉型稜角,擔心個性倔強嫁過去吃了虧,她以家長的心情提醒新嫁娘:「你呦足水,毋過你足恰,嫁過去要改喔!」新人們經常被說的瞠目結舌。老師也笑談曾在社團活動中,請大家分享當年的婚紗照,當中不少禮服就是出自正美,「還是晾姐家的禮服比較漂亮。」也有夫人對謝惠晾老師:「晾姐,新娘禮服是妳幫我挑的,妳媽媽幫我化妝的。」聽到正美有這些回饋,都感到開心和驕傲。承漢在整理這棟老房子會分享外婆的故事,許多人看到媒體報導,都特別打電話給蔡金牙女士,「媽媽說:『我活到八十幾歲、從正美退休,如今承漢想把這些發揚光大,我好開心。』媽媽覺得自己還是很重要的。」甚至到後來外銷國外、在國際舞台上走秀,蔡金牙女士也流下眼淚,感嘆自己能有這麼一天,看到正美模特兒走在美國秀場裡。

正美禮服分工極細,後來禮服外銷國外、也在國際舞台上走秀展示,令創辦人蔡金牙女士非常感動。(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
承漢也附和說,在經營叁捌後,除了媽媽的社友外,也經常遇到媽媽和外婆的客人,不管是住客、演講遇到的聽眾、或是做社區時提到家裡是正美,許多人都會開心地對他說:「我的新娘禮服在那裡穿的,我在那邊化過妝,我是正美新娘喔!」甚至也有遇到當年請下來的台北攝影棚員工特別回到鹽埕來走走看看,「雖然這棟建築的使用目的已經不同,但光是讓它留下來,對這些人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因為這裡曾有她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回憶。」如今承漢留下了乘載過去記憶的空間,讓這群曾經與正美有連結的人們可以再回來,感受到這些「曾經」都還是存在著。
他笑說自己是念舊的巨蟹座,經營叁捌最困難的一件事情,就是得決定這棟建築裡什麼要留、什麼要改,「我很捨不得丟東西,幾乎可以想留的就留,到今年我還在丟當初留下來的東西。」像是正美幫客人攝影的照片本、謝惠晾老師的蕾絲樣本、二樓漂亮的美容化妝鏡…,存放十年才開始慢慢送掉、清除。但他慶幸有些堅持是對的,像入口進來有「正美新娘禮服公司」玻璃門,為了留那下那脆弱的玻璃,花了很多時間成本與心力,甚至與哥哥發生爭執。「我覺得它是少數寫著正美的東西,所以我堅持移過來、重新放到門口。」他笑說雖然也讓人誤會這裡是一間婚紗公司,但這樣美麗的錯認也滿好的,「大家回來的確會覺得這間是正美、好像還是正美。」在當時整理好建築、叁捌剛開幕時,承漢特別邀請正美舊員工、親朋好友回來這地方,重新走進改建後的建築,「外婆那天也在,我之前都不讓他進來看,到開幕那天她們才知道我在幹嘛。」
他說自己對鹽埕的美好想像,都建構在十歲以前的這段時光,「如果不是外婆與媽媽,我不會對鹽埕有這麼深的情感與嚮往、我最快樂的童年都在這裡。」藉由整理這棟建築,他開始有機會更貼近家族中的這群女性,包含訪談外婆、整理她的故事,從不同視野了解媽媽、以及訪談舅婆的故事與飲食。「這些家族女性的故事,對我來說非常珍貴,我很開心自己可以紀錄一些很深層內在的家族記憶、主動書寫她們的故事。」
在訪談時,承漢發現外婆蔡金牙女士是一位極具天份、求知慾望很強的創業家,在正美禮服店裡設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女性內衣是奢侈品,許多新娘會趁結婚時把需要的東西一次買齊,因此業績蒸蒸日上。」她在當時就已經在舉辦美容講座、搭配每年走秀,以及設廠眼光等等佈局撐起很強大的新娘服禮服平台,令承漢十分讚嘆,「即使以前沒有Branding概念,但大家都會說自己是正美新娘。」在家族企業中,外婆有洞燭先機的商業視野、媽媽有時代風範的美學涵養,這些點滴也影響到了後輩,「我們從媽媽身上學習怎樣去欣賞美的事物,包含後來創業上所做的每一個設計與決定,像是銀座聚場的設計,都可以看到在美學上有一定的水準。」承漢從當初只是想開一間民宿、留下這棟記憶建築,到最後因緣際會開始著手社區事務,也在一趟日本九州的深度旅行中深切感受到:鹽埕最值得被保留的是在地生活文化。於是叁捌開始轉型,以「叁捌在地生活」為名,這棟「正美禮服」舊址建築為基地,做了更多社區的事務,擾動沈滯已久的老城,帶入更多新的契機與全面的發展,以不同型式的美,來展現鹽埕的韻味。
一棟樓裡有蘊藏著一段在地家族的故事,世代傳承,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傳遞對鹽埕的情感與美學,當我們看著謝惠晾老師笑得開懷,可以感受到她的內心住著一位對美的事物充滿渴望的小女孩、永遠被耀眼的的美麗給包圍。她總笑容滿溢地說,我經營的就是一個美麗的事業,每天接觸的都是美,可以讓自己變美、還可以每天幫別人打扮的美麗漂亮,就是我最開心的事。
他笑說自己是念舊的巨蟹座,經營叁捌最困難的一件事情,就是得決定這棟建築裡什麼要留、什麼要改,「我很捨不得丟東西,幾乎可以想留的就留,到今年我還在丟當初留下來的東西。」像是正美幫客人攝影的照片本、謝惠晾老師的蕾絲樣本、二樓漂亮的美容化妝鏡…,存放十年才開始慢慢送掉、清除。但他慶幸有些堅持是對的,像入口進來有「正美新娘禮服公司」玻璃門,為了留那下那脆弱的玻璃,花了很多時間成本與心力,甚至與哥哥發生爭執。「我覺得它是少數寫著正美的東西,所以我堅持移過來、重新放到門口。」他笑說雖然也讓人誤會這裡是一間婚紗公司,但這樣美麗的錯認也滿好的,「大家回來的確會覺得這間是正美、好像還是正美。」在當時整理好建築、叁捌剛開幕時,承漢特別邀請正美舊員工、親朋好友回來這地方,重新走進改建後的建築,「外婆那天也在,我之前都不讓他進來看,到開幕那天她們才知道我在幹嘛。」
他說自己對鹽埕的美好想像,都建構在十歲以前的這段時光,「如果不是外婆與媽媽,我不會對鹽埕有這麼深的情感與嚮往、我最快樂的童年都在這裡。」藉由整理這棟建築,他開始有機會更貼近家族中的這群女性,包含訪談外婆、整理她的故事,從不同視野了解媽媽、以及訪談舅婆的故事與飲食。「這些家族女性的故事,對我來說非常珍貴,我很開心自己可以紀錄一些很深層內在的家族記憶、主動書寫她們的故事。」
在訪談時,承漢發現外婆蔡金牙女士是一位極具天份、求知慾望很強的創業家,在正美禮服店裡設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女性內衣是奢侈品,許多新娘會趁結婚時把需要的東西一次買齊,因此業績蒸蒸日上。」她在當時就已經在舉辦美容講座、搭配每年走秀,以及設廠眼光等等佈局撐起很強大的新娘服禮服平台,令承漢十分讚嘆,「即使以前沒有Branding概念,但大家都會說自己是正美新娘。」在家族企業中,外婆有洞燭先機的商業視野、媽媽有時代風範的美學涵養,這些點滴也影響到了後輩,「我們從媽媽身上學習怎樣去欣賞美的事物,包含後來創業上所做的每一個設計與決定,像是銀座聚場的設計,都可以看到在美學上有一定的水準。」承漢從當初只是想開一間民宿、留下這棟記憶建築,到最後因緣際會開始著手社區事務,也在一趟日本九州的深度旅行中深切感受到:鹽埕最值得被保留的是在地生活文化。於是叁捌開始轉型,以「叁捌在地生活」為名,這棟「正美禮服」舊址建築為基地,做了更多社區的事務,擾動沈滯已久的老城,帶入更多新的契機與全面的發展,以不同型式的美,來展現鹽埕的韻味。
一棟樓裡有蘊藏著一段在地家族的故事,世代傳承,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傳遞對鹽埕的情感與美學,當我們看著謝惠晾老師笑得開懷,可以感受到她的內心住著一位對美的事物充滿渴望的小女孩、永遠被耀眼的的美麗給包圍。她總笑容滿溢地說,我經營的就是一個美麗的事業,每天接觸的都是美,可以讓自己變美、還可以每天幫別人打扮的美麗漂亮,就是我最開心的事。

蔡金牙女士

謝惠晾老師
在此夕陽將落之際,仿若準備以不同的形式重啟天光。物換星移的鹽埕緊鄰港口,海納不同面向的港口人來來去去,只是繁華從未落盡,而是轉譯成其他形式,延展出更多可能;在鹽埕,正美禮服陪伴每一個女孩的重要生命階段,而承漢則海納有志一同的夥伴、在街區裡共同行動,讓鹽埕藉由不同方式繼續推展下去。在這世代相承的珍惜與感念裡,有一股明亮的力量將共創鹽埕榮光、重啟老城區的美麗詩篇。
受訪者|謝惠晾
「正美禮服」的設計總監,少女時期由媽媽謝金牙女士送出國學服裝設計,造就如今服裝潮流的敏銳度,服裝有自己一套美麗哲學:洋裝會分開買、創造七、八種樣式,圍巾一搭,就變成眾人焦點,認為自己擁有一個美麗的事業,可以每天幫人打扮、自己也能呈現美麗,這都歸功於媽媽的遠見。
「正美禮服」的設計總監,少女時期由媽媽謝金牙女士送出國學服裝設計,造就如今服裝潮流的敏銳度,服裝有自己一套美麗哲學:洋裝會分開買、創造七、八種樣式,圍巾一搭,就變成眾人焦點,認為自己擁有一個美麗的事業,可以每天幫人打扮、自己也能呈現美麗,這都歸功於媽媽的遠見。
撰文者|孫維利
近十年從事生活風格線記者,喜愛自然環境、居家生活,也喜歡熱愛料理及身心療癒的事物。曾擔任《Sense好感雜誌》雜誌副主編、《Shopping Design》雜誌及其他媒體之特約採訪記者,於2017年獨立接案,為紙本及網路社群媒體、品牌做行銷文案及採訪撰文,個性喜歡接觸有趣或有意義的事務。sunwork.11@gmail.com
近十年從事生活風格線記者,喜愛自然環境、居家生活,也喜歡熱愛料理及身心療癒的事物。曾擔任《Sense好感雜誌》雜誌副主編、《Shopping Design》雜誌及其他媒體之特約採訪記者,於2017年獨立接案,為紙本及網路社群媒體、品牌做行銷文案及採訪撰文,個性喜歡接觸有趣或有意義的事務。sunwork.11@gmail.com
《島生誌》 第三輯:高雄鹽埕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執行單位|奇幻時光電影有限公司
企劃統籌|邱珮瑗、孫維利
企劃撰文|孫維利
攝 影|PJ Wang
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邱承漢
特別感謝|港都認識王黃祺瑋、羅文昕、Trista Liao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執行單位|奇幻時光電影有限公司
企劃統籌|邱珮瑗、孫維利
企劃撰文|孫維利
攝 影|PJ Wang
圖片提供|叁捌在地生活、邱承漢
特別感謝|港都認識王黃祺瑋、羅文昕、Trista 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