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合百年手藝,舞出這一世紀的繁華若夢
高雄市
鹽埕區
文化
夕陽橙黃的光暈灑在巷弄的紅磚地板上,所有人都屏息緊盯著眼前,光著腳的行動藝術舞者崔綵珊在鹽埕靜巷裡,舞出她對這段時間的沈澱、與老師傅的情誼、對藝術與舞蹈的熱愛,提氣、轉腕、下腰、旋舞、點地、展翅…彷彿在那一刻,她與鹽埕的一景融為一體了,許多感動都停在那一刻。街坊巷弄的鹽埕老人家都走出了家裡,以痿駝的身影支撐著,試圖理解為何會有舞者出現在小巷內,貢獻一舞。舞末,所有停滯在一旁靜靜觀看的觀眾開始移動、回到日常的軌跡路徑上,各自離開,見到綵珊分外開心的李金枝師傅招呼著她快入內吃她特地切的水果盤,在炙暑中解渴消暑。

綵珊說,近年工作繁忙,幾乎快遺忘舞蹈時那最簡單、最珍貴的開心。(攝影/PJ)

鹽埕裡有他喜愛的長輩們,她特別選在很常合作的華隆時裝設計店前展現對藝術的熱愛。(攝影/PJ)
從事指導展演與表演藝術的藝術工作者的綵珊,如今擔任高雄市立美術館策展人、在鹽埕定居,與鹽埕在地的老人家們有著深厚的情感,她說,自己在外省家庭長大,自小,刑警爸爸一回家,就會把她和妹妹給扛到肩頭,從小親子的關係就極為親密,那樣的柔情延續到她長大,不論面對哪一個城市的老人家們,她都能很快掌握到他們想要什麼,「像是鹽埕的長輩很可愛,嘴巴硬是不說,有時候就是要你走過去講一些軟言軟語的話,撒嬌一下他們就融化了。」因此,只要她出現在第一市場、大溝頂巷弄,賣饅頭的婁伯伯、婁媽媽、豬肉攤的洪阿姨、裁縫老師傅們都展露笑顏,感受到這甜美般的微風拂來。綵珊說自己與鹽埕解下不解之緣,是2014年回到高雄第一份畫廊工作,當時就在鹽埕,與當地開啟較深的情感。五年後轉往高雄市立美術館工作,於是便在鹽埕找了房子住了下來,騎車上班只需要十分鐘的車程,流連在她最喜歡的鹽埕生活氛圍中。

市場裡的繁華若夢,鹽埕第一公有市場一直都是崔綵珊最喜歡選擇的表演場域。(攝影/PJ)
她說,一開始在鹽埕第一個在鹽埕的表演作品,選擇大溝頂的第一公有市場,名為「菜視/示場」。這創作靈感來自於自己從小就很喜歡陪媽媽逛傳統市場,「市場很有趣,菜、肉、魚各一區,我個子小小的,每次去傳統市場都喜歡拉長脖子觀察市場所發生的事情。」她看到客人會現場挑雞,生命從籠子到機器,從活蹦亂跳到死亡,僅需要幾分鐘的時間;或是一隻鮮活的魚被客人選中時,一根大棒直接將它打暈,生命逝去;這些印象記憶猶新,有時身為佛教徒的媽媽都購買已經處理好的魚肉,但仍會去觀察魚的眼睛新不新鮮,這些對她來說都是有趣的記憶。後來到了北部、中部、像是繞了台灣一圈後又再回到高雄,就鮮少進入市場裡。
直到某天,從藝廊到市場裡吃東西,那洗石子的檯面上擺著各式各樣的肉,豬肉攤洪阿姨將肉甩在攤位檯面上的聲音,讓她想起了早期,曾有個生命就距離她不到一公尺的距離內因自殺而瞬間消逝,所有的聲音、視覺、記憶全都被喚醒,她感受到這般「浮生若夢」,也因此她說,自己在挑選表演場域時,特別喜歡選在人聲鼎沸的地方,「尤其是傳統市場裡,繁華如是,鹽埕的第一公有市場是我最喜歡的表演場域。」
直到某天,從藝廊到市場裡吃東西,那洗石子的檯面上擺著各式各樣的肉,豬肉攤洪阿姨將肉甩在攤位檯面上的聲音,讓她想起了早期,曾有個生命就距離她不到一公尺的距離內因自殺而瞬間消逝,所有的聲音、視覺、記憶全都被喚醒,她感受到這般「浮生若夢」,也因此她說,自己在挑選表演場域時,特別喜歡選在人聲鼎沸的地方,「尤其是傳統市場裡,繁華如是,鹽埕的第一公有市場是我最喜歡的表演場域。」

第一件作品,就是用紅毛線在市場間纏繞。(攝影/李杰恩)
「我第一件作品是延續研究所時所發展出來、運用『紅毛線』媒材做表演,處理與家人、家庭創傷有關的糾纏,屬於比較寫意,像是一段記憶,在表演最終,我會拿出一把刀子將線割掉。」有時表演給藝術圈的朋友看,當纏線圍繞脖子上,她選擇用刀子沿著頸部近處割繩,與市場居民互動時,她則選擇從軀幹或四肢下手,改借裁縫爺爺的剪刀僅將線剪斷。不可諱言的,每個人看到都會被那一刻給震懾。「對我來說,浮生若夢,市場裡的肉、眾生百種,許多的智慧也來自於市場裡的人們。」綵珊經常會與攤位的爺奶、叔伯聊天,印象很深的是豬肉攤的洪阿姨,「她賣肉、卻很豁達,看待萬物卻用很通透的視角去賣豬肉,她認為有些是這輩子注定被人食用,但至少我們要思考怎樣不浪費。」因此處理肉的過程她都懷著尊敬的心來處理,「佛家講眾生一切,市場看到是這樣子,人的生命狀態亦如是,我們也沒高級到哪去,更應該尊重來看待,去想:你來世界走一遭,會留給後面的人怎樣的體悟?」
這些反思都影響了她的創作核心精神,她會到第一公有市場裡,錄製市場阿姨們的聊天聲、爺奶的對話,再把他們請到現場,作為紅線纏繞的對象,在他們的聊天過程中,也會出現人生開悟的話語,「演出時就會是這樣:有些觀眾笑得開心的笑聲,喜怒哀樂都壓縮在一個小小房間內;生死,也在小小市場裡被看的一清二楚。」這也是為何她很喜歡鹽埕,喜歡在傳統市場、人聲鼎沸之地演出,因為那裡的繁華若夢特別地明顯,「一開始,你處在表演的泡泡裡,當線切斷的那一剎那,你會暫時抽離、回頭看處在泡泡裡的你自己是什麼感受。」她認為,如果纏繞這件事情讓他們過往的記憶、曾經的一部分再重現,最後一段關係因為線切割後結束掉,放到他們的掌心裡,對她來說,就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甚至在最後,有些鹽埕市場的爺爺、奶奶們,會將綵珊割下來的紅線綁在攤位上做紀念,這些小舉動都讓綵珊很感動。
她說,因為人與人之間是緊密的影響著,因此在創作時,她很關注「我們能不能給現在還活著的人,一些禮物與記憶?」因為這樣的想法,她的表演一直用各種方式來呈現、送出美好的記憶禮物給還活著的人們,不管是表演也好、想與兒女私下說的話也好,甚至是碰觸健康的父母、或是讓父母觸碰到長大的小孩,「父母那一輩在生養我們,他們只會付出、沒有時間去為自己思考,既然到了我們這一世代,已經能理解他們的付出,有沒有可能在他們健康的時候,讓他們實現一些他們想做的事情?」
這些反思都影響了她的創作核心精神,她會到第一公有市場裡,錄製市場阿姨們的聊天聲、爺奶的對話,再把他們請到現場,作為紅線纏繞的對象,在他們的聊天過程中,也會出現人生開悟的話語,「演出時就會是這樣:有些觀眾笑得開心的笑聲,喜怒哀樂都壓縮在一個小小房間內;生死,也在小小市場裡被看的一清二楚。」這也是為何她很喜歡鹽埕,喜歡在傳統市場、人聲鼎沸之地演出,因為那裡的繁華若夢特別地明顯,「一開始,你處在表演的泡泡裡,當線切斷的那一剎那,你會暫時抽離、回頭看處在泡泡裡的你自己是什麼感受。」她認為,如果纏繞這件事情讓他們過往的記憶、曾經的一部分再重現,最後一段關係因為線切割後結束掉,放到他們的掌心裡,對她來說,就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甚至在最後,有些鹽埕市場的爺爺、奶奶們,會將綵珊割下來的紅線綁在攤位上做紀念,這些小舉動都讓綵珊很感動。
她說,因為人與人之間是緊密的影響著,因此在創作時,她很關注「我們能不能給現在還活著的人,一些禮物與記憶?」因為這樣的想法,她的表演一直用各種方式來呈現、送出美好的記憶禮物給還活著的人們,不管是表演也好、想與兒女私下說的話也好,甚至是碰觸健康的父母、或是讓父母觸碰到長大的小孩,「父母那一輩在生養我們,他們只會付出、沒有時間去為自己思考,既然到了我們這一世代,已經能理解他們的付出,有沒有可能在他們健康的時候,讓他們實現一些他們想做的事情?」

綵珊說自己是愛撒嬌的女兒,總會和爸爸很親暱的互動。(攝影/崔綵珊)

在一次與爸爸大吵後,綵珊做了一個觸摸的表演。(攝影/顏冠名)
於是,到了2019年,她受邀做了一個觸摸計畫《父親情書》,也恰巧,那時綵珊與父親大吵一架,她想起自己很久沒有碰到爸爸的臉,「以前小時候我就是個會撒嬌的女生,我印象中我爸會這樣摸我、我也會這樣摸我爸,然而要摸到這樣細緻和貼近,已經很少了。」剛好這案子湊巧地出現,她開口對爸爸說,爸,我要找你做一件藝術創作,沒想到爸爸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她將相機架設在父女之間,從父親的眉毛、臉頰、嘴唇…很細緻地碰觸,「我摸爸爸的時候,心裡有一個感覺:爸爸真的是老了…。抬頭紋、毛孔、皮膚鬆弛的狀況,跟小時候的記憶差很多。」摸著摸著,她感覺到,爸爸的表情有了一點變化…。互換之後,爸爸開始摸綵珊的臉,「我沒想到我爸摸我的臉時,那手指粗粗的記憶全部湧現出來,觸感、還有小時候記憶中的味道,可能因為吵架吵很久,他摸不到30秒,我眼淚就掉下來。」她描述那一個片刻:「這時候爸爸只做了一個動作,他什麼也沒說,就只是安靜地擦掉我臉上的淚痕。」經過這次的互動,她接收到許多的禮物,決心這創作延伸到了大溝頂街區,去輕輕挪動、改變目前已經習以為常的家庭關係,她便開始問攤販商家裡,有沒有人想要參與這樣的計畫,沒想到演出擠滿了市場。
她將相機架設在父女之間,從父親的眉毛、臉頰、嘴唇…很細緻地碰觸,「我摸爸爸的時候,心裡有一個感覺:爸爸真的是老了…。抬頭紋、毛孔、皮膚鬆弛的狀況,跟小時候的記憶差很多。」摸著摸著,她感覺到,爸爸的表情有了一點變化…。互換之後,爸爸開始摸綵珊的臉,「我沒想到我爸摸我的臉時,那手指粗粗的記憶全部湧現出來,觸感、還有小時候記憶中的味道,可能因為吵架吵很久,他摸不到30秒,我眼淚就掉下來。」她描述那一個片刻:「這時候爸爸只做了一個動作,他什麼也沒說,就只是安靜地擦掉我臉上的淚痕。」經過這次的互動,她接收到許多的禮物,決心這創作延伸到了大溝頂街區,去輕輕挪動、改變目前已經習以為常的家庭關係,她便開始問攤販商家裡,有沒有人想要參與這樣的計畫,沒想到演出擠滿了市場。

她希望透過各種表演計畫,將人與人之間的約束與桎梏給打破,讓情感能重新流動,在對方健康時,留下美好的記憶。(攝影/顏冠名)
華人世界不習慣親密的接觸,對她來說很可惜,也更顯得這計劃的珍貴:「我們在觸碰至親至愛時,通常都是他生病的時候。」擦澡、換衣,成為對他身體記憶的最後印象,都已不是健康的模樣。「所以我想要觸摸對方,送禮物給彼此,在對方還健康時,可以有深刻的肢體印象幫你攝影留下來,至少,在最後人走的過程,你還擁有其他時刻的好回憶。」
在眾人圍觀的狀況下,許多感人或有趣的互動就開始慢慢發酵,參與者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對父子,原來,爸爸在家裡非常有威嚴,平常不會摸兒子、兒子更摸不到他,在媽媽說服這對父子參與計劃前,兩人還有一點隔閡,「兒子在攝影師沒拍的時候,將大拇指伸到爸爸的鼻孔裡摳兩下。」因為這場表演,兒子透過互動,感覺到自己有機會可以越過爸爸那條線,可以開他玩笑。另一組印象深刻的是高中同學與客家爸爸,因為幾年前爸爸中風,只能用單手撫摸她,她說那是爸爸從小第一次摸她;以及婁爸和婁媽兩人珍惜彼此的觸摸著⋯⋯在觸摸中感受到從沒有感受到的情緒與情感。
在眾人圍觀的狀況下,許多感人或有趣的互動就開始慢慢發酵,參與者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一對父子,原來,爸爸在家裡非常有威嚴,平常不會摸兒子、兒子更摸不到他,在媽媽說服這對父子參與計劃前,兩人還有一點隔閡,「兒子在攝影師沒拍的時候,將大拇指伸到爸爸的鼻孔裡摳兩下。」因為這場表演,兒子透過互動,感覺到自己有機會可以越過爸爸那條線,可以開他玩笑。另一組印象深刻的是高中同學與客家爸爸,因為幾年前爸爸中風,只能用單手撫摸她,她說那是爸爸從小第一次摸她;以及婁爸和婁媽兩人珍惜彼此的觸摸著⋯⋯在觸摸中感受到從沒有感受到的情緒與情感。

華人世界不習慣親密接觸,她總喜歡邀約市場裡的婆婆、媽媽、叔叔、爸爸一起參與。(攝影/顏冠名)

選在大溝頂演出,讓長輩們參與其中。她說,有些事情一輩子可能就做這一次,有些人,卻已經沒有機會。(攝影/顏冠名)
「觸摸,本來就會開啟彼此之間對話的關係,因為表演,大家可以將暫時的彆扭放掉;血緣很近的人,這輩子只會做一次這樣的事情,而有些人,已經沒有機會了。」她認為自己像是一個平台,藝術作品對她來說,「是一個可以讓他們開啟對話的契機,讓那些身體觸摸的記憶停留在比較好的時光。」人難免一死,不管誰先走、誰在後,都還有一些開心的回憶可以去念想,這樣的動機讓她一直想要去創作這樣觸動人心的表演作品。

綵珊許多演出的旗袍,都是出自鹽埕專業資深裁縫師傅之手。(攝影/PJ)

有時綵珊只會講簡單的需求,陶才法老師傅便在鹽埕區熟門熟路地找到上等料子來製作,並針對演出需求,做款式上的調整。(攝影/PJ)
從互動的表演,她也將觸角延伸到跨界合作,將鹽埕裡、她所喜愛的老師傅們的專業與藝術結合起來。特別是一開始對鹽埕的記憶,就是從製作表演服裝開始,「因為自己常常需要表演,所以認識很多做衣服的師傅,平均一年就要做一到兩套。」

綵珊希望透過她這媒介,讓更多表演藝術工作者可以來到鹽埕與老師傅們合作,創造共好循環。(攝影/PJ)

鹽埕在繁華過後,訂製服產業漸漸式微,但仍有幾位老師傅們仍堅守著崗位。(攝影/PJ)

結合高雄鹽埕與嘉義新岑兩地居民的跨界合作,「延.鹽」成了許多人心目中很懷念的演出。(攝影/蔡孟閶)
原來,是她所創作的一場表演「延.鹽」,結合高雄鹽埕與嘉義新岑兩地居民的跨界、跨域演出。「新岑是一個可能不輸給歐洲的鹽田景致,小小的村落既乾淨又漂亮,沿著布袋海岸蔓延過來,是黑面琵鷺的棲息地,我想像新岑在地的爺爺、奶奶們可以在這棲息地演出。」而這念頭背後便是:這些表演衣服不就可以讓鹽埕的老師傅做了嗎?他們會因此有機會被別人看見、也會有更多表演團體來找師傅製作,創造出好的循環。
「鹽埕的老師傅們手藝不差,溝通後很快就畫出想要的樣式。」她說自己很少跟師傅說服裝要什麼,而是簡單地說:不要太露、不要太緊,師傅就依據她的演出需求畫出一件件美麗又優雅的服飾,她笑說經常是師傅問:「你要一字領還是V領?我就說,一字領好了。」但過程中要說服新岑的爺爺、奶奶一起完成,她與夥伴李杰恩花了不少時間在高雄、嘉義兩地往返跑,最終獲得當地人的信賴,也說服大家一起演出,「我放碧娜·鮑許的舞碼『康乃馨』給當地爺爺奶奶們看,問他們可不可以接受,讓他們知道其實藝術沒有很難。」她將這些舞蹈姿勢結合採蚵綵、檢查蛤蠣的動作,爺爺、奶奶覺得這些動作很生活化,開心爽快地說可以。
「鹽埕的老師傅們手藝不差,溝通後很快就畫出想要的樣式。」她說自己很少跟師傅說服裝要什麼,而是簡單地說:不要太露、不要太緊,師傅就依據她的演出需求畫出一件件美麗又優雅的服飾,她笑說經常是師傅問:「你要一字領還是V領?我就說,一字領好了。」但過程中要說服新岑的爺爺、奶奶一起完成,她與夥伴李杰恩花了不少時間在高雄、嘉義兩地往返跑,最終獲得當地人的信賴,也說服大家一起演出,「我放碧娜·鮑許的舞碼『康乃馨』給當地爺爺奶奶們看,問他們可不可以接受,讓他們知道其實藝術沒有很難。」她將這些舞蹈姿勢結合採蚵綵、檢查蛤蠣的動作,爺爺、奶奶覺得這些動作很生活化,開心爽快地說可以。

綵珊會與不同的師傅合作,華隆服裝時裝設計的李金枝師傅幫表演工作者做丈量,開啟如儀式般的程序。(攝影/PJ)
演出者穿著鹽埕裁縫師傅製作的表演服,表演在嘉義新岑的鹽田、黑面琵鷺棲息地的地景中。(攝影/Lucas Doolan)
接著,就是讓他們加入到重要的「丈量衣服」的程序,「對表演者來說,特別是第一次表演者來說,丈量衣服是一個很重要的儀式,像是一個開關,讓整個表演被認真地看待。」此演出最後獲得許多迴響,有許多長輩內斂地在一旁欣賞,最後跑來對她說:「我知道妳在幹嘛了!」綵珊笑著說,「我覺得這樣也很好!當代藝術可以跟他們有一點點連結就很棒了!不需要很難、看不懂的形式。」

綵珊以簡單、呼應在地生活的表演動作,讓長輩們能夠很開心地享受演出。(攝影/張皓然)

丈量尺寸、以及思考色彩的配搭,紀錄下許多細節。(攝影/PJ)
大家歡歡喜喜的表演完,在做到第三年後,開始有別的村落的人想要加入,「那阿姨一直在旁邊看,到了第三年,他就是紀錄片裡被拍的長輩,我覺得滿棒的!那種『這村這樣那我也來』的跨村概念,是一個很可愛的連結。」然而,綵珊也細膩地思考,為了不要讓爺爺、奶奶在演出後,因為她繁忙不能再來陪伴而感到失落,希望以基金會非個人的名義申請,「我不希望看到長輩難過,因為住在鹽埕,我可以經常放假時就去市場走走,然而新岑因為距離遠,無法想去看說走就走。」

穿上美麗的演出服,在地演出者展現出另一種自信。(攝影/蔡孟閶)
在鹽埕,大夥兒看到綵珊來了,都彷彿感受到一股暖意與慰藉。經常,綵珊也會從鹽埕的長輩中,獲得了對家庭情感上的開導與紓解,像是爸媽重心在妹妹身上而感到不平衡,鹽埕的爺爺奶奶會跟她聊,「我們已經熟到可以聊這些話題,他們會站在類似我爸媽的角度來開導我,解釋為何他們會這樣處理我的情緒與苦衷。」又或者市場裡知名饅頭店的婁伯曾差點因心肌梗賽走掉,婁媽決定搶救才把他給救回來,那一年休假休的特別久,婁爸一出現就對著綵珊說:「丫頭,我回來啦!我從鬼門關走一遭回來了。」他打給很多熟識的朋友,告訴大家沒事了。「市場裡的某些情感關係非常親密。」
聊起鹽埕和新岑的差異,她說,我們總覺得中南部特別熱情,但鹽埕卻有別於大家的印象:鹽埕是高雄有錢的地區,特別是新樂街和五福路的長輩們,都會讓人感受到家境富裕。「她們對人的好是熱情,但是有一種感受到足夠就停止的禮貌與分寸。」舉例來說,聊天結束後,金枝師傅拿出水果、蛋糕拜託她幫忙吃。但新岑的爺爺、奶奶則不同,「他們的熱情是『有一種飽叫做阿嬤覺得你沒吃飽』,端出所有豐盛的餐食來餵飽你。」她笑著說。而她也觀察到,鹽埕有趣的是,店舖老闆有滿多女性,「特別是大溝頂、菜市場、商店的女性面孔居多,鹽埕的女性會站出來,不會躲在男性背後。」以她接觸做衣服的師傅,男女各半、即使是婁媽都站在婁爸旁邊,與他一起,「鹽埕的女性不是傳統威良恭檢讓的女性,她們今天會因為生意而站出來。」
聊起鹽埕和新岑的差異,她說,我們總覺得中南部特別熱情,但鹽埕卻有別於大家的印象:鹽埕是高雄有錢的地區,特別是新樂街和五福路的長輩們,都會讓人感受到家境富裕。「她們對人的好是熱情,但是有一種感受到足夠就停止的禮貌與分寸。」舉例來說,聊天結束後,金枝師傅拿出水果、蛋糕拜託她幫忙吃。但新岑的爺爺、奶奶則不同,「他們的熱情是『有一種飽叫做阿嬤覺得你沒吃飽』,端出所有豐盛的餐食來餵飽你。」她笑著說。而她也觀察到,鹽埕有趣的是,店舖老闆有滿多女性,「特別是大溝頂、菜市場、商店的女性面孔居多,鹽埕的女性會站出來,不會躲在男性背後。」以她接觸做衣服的師傅,男女各半、即使是婁媽都站在婁爸旁邊,與他一起,「鹽埕的女性不是傳統威良恭檢讓的女性,她們今天會因為生意而站出來。」

綵珊和市場裡的長輩們感情都很好,只要來到第一市場,就會去看他們、聊聊天。(攝影/PJ)

婁記饅頭的老闆婁伯和婁媽感情很好,婁伯在一場緊急的意外中差點喪命,在婁媽的堅持下最後搶救回來,因而在觸摸計畫中,兩人的互動也讓綵珊十分感動。(攝影/崔綵珊)
包含小吃店,也有許多老闆娘當家的情景。聊起小吃,她說鹽埕的飲食有著有趣的港口飲食文化,「像是鹽埕最常看到的就是沙茶!當年大量的潮汕人帶著沙茶過來,因此鹽埕有很多沙茶火鍋店,每一家的沙茶調味都很不同!在飲食上可以看到有趣的脈絡。」光是鹽埕、哈瑪星一帶就有許多火鍋店,包含:勝味沙茶火鍋、天天沙茶火鍋等,她說,天氣冷時經常爆滿,有時老闆「撒意思(台)」送上一盤內臟拼盤,處處都有鹽埕內斂的人情味。
鹽埕住了數年,綵珊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鹽埕,「這裡有小時候記憶的街區和人情味,還沒有被翻新,即使是,也只是結構補強,讓這些人去樓空的店面以另一種形式再回來。」這兩三年年輕人返鄉也多,大溝頂開了一些有趣的小商店,也開始有年輕人展開新事業,以前,會感受到高雄人很多,但人流總流不進來,但鹽埕不同,有一種慢慢在復甦的感覺,「咖啡店、燒烤店、甜點店,走鹽埕一遭會有一點微日本的感覺。」她說,這裡本來就是日本開發的市町區域,如今從鹽埕內部蛻變、也從哈瑪星的發展脈絡中再慢慢匯聚起一些令人迷戀的氣息,她住在愛河邊,那裡總有一種「上游下了一場大雨,雨水沖進愛河泥土翻起了另一種味道」,走到港畔,吹著海風,聞到一種海水的氣息;往歷史博物館過去,聞到的則是「海水加上神奇愛河的味道」,每一段路都有不同的、有趣的氣味。走在鹽埕區,總會感受到:「天空變乾淨了、夕陽很美麗,夏天超黏的,靠近港邊卻夾雜一種清爽感,海風一吹,熱氣就散掉,偶爾有西南風吹拂,一切都很愜意。」
聊了許久,她說,這一跳,好像發現自己很久沒有跳舞了,這次又找回許久沒有的感覺,「在巷弄跳舞其實也滿不錯的,跳舞跳一跳,感覺心情變更好。」她也分享,預計下一個表演,她將以這次疫情與戰爭對生命逝去的反思為題,「當心跳聲的轉換消逝時,所感受到的,不再只是數字上的意義,而是真實的消失。」要如何讓人感受到真實的逝去?就是從很巨大的心跳聲響,再一個一個拿掉,最後只剩下薄弱所剩無幾的心跳聲,「170人的心跳聲外接喇叭,那是多麼深刻的聲音,當有人死去,聲音會一個、一個消失。」她將收錄市場裡的聲音,以外接喇叭的形式傳送出去,呈現眾人的心跳聲。
在這些反思生命與給予禮物的創作中,綵珊在浮生若夢的老城當中,創造了一場、又一場的精彩人生絮語,帶給在地人無限多的觸動與生命力量。
鹽埕住了數年,綵珊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鹽埕,「這裡有小時候記憶的街區和人情味,還沒有被翻新,即使是,也只是結構補強,讓這些人去樓空的店面以另一種形式再回來。」這兩三年年輕人返鄉也多,大溝頂開了一些有趣的小商店,也開始有年輕人展開新事業,以前,會感受到高雄人很多,但人流總流不進來,但鹽埕不同,有一種慢慢在復甦的感覺,「咖啡店、燒烤店、甜點店,走鹽埕一遭會有一點微日本的感覺。」她說,這裡本來就是日本開發的市町區域,如今從鹽埕內部蛻變、也從哈瑪星的發展脈絡中再慢慢匯聚起一些令人迷戀的氣息,她住在愛河邊,那裡總有一種「上游下了一場大雨,雨水沖進愛河泥土翻起了另一種味道」,走到港畔,吹著海風,聞到一種海水的氣息;往歷史博物館過去,聞到的則是「海水加上神奇愛河的味道」,每一段路都有不同的、有趣的氣味。走在鹽埕區,總會感受到:「天空變乾淨了、夕陽很美麗,夏天超黏的,靠近港邊卻夾雜一種清爽感,海風一吹,熱氣就散掉,偶爾有西南風吹拂,一切都很愜意。」
聊了許久,她說,這一跳,好像發現自己很久沒有跳舞了,這次又找回許久沒有的感覺,「在巷弄跳舞其實也滿不錯的,跳舞跳一跳,感覺心情變更好。」她也分享,預計下一個表演,她將以這次疫情與戰爭對生命逝去的反思為題,「當心跳聲的轉換消逝時,所感受到的,不再只是數字上的意義,而是真實的消失。」要如何讓人感受到真實的逝去?就是從很巨大的心跳聲響,再一個一個拿掉,最後只剩下薄弱所剩無幾的心跳聲,「170人的心跳聲外接喇叭,那是多麼深刻的聲音,當有人死去,聲音會一個、一個消失。」她將收錄市場裡的聲音,以外接喇叭的形式傳送出去,呈現眾人的心跳聲。
在這些反思生命與給予禮物的創作中,綵珊在浮生若夢的老城當中,創造了一場、又一場的精彩人生絮語,帶給在地人無限多的觸動與生命力量。

綵珊在浮生若夢的老城當中,創造了一場、又一場的精彩人生絮語,帶給人們無限的生命力量。(攝影/PJ)
受訪者|崔綵珊
高雄市立美術館策展人、藝術家、表演者,國藝會共融計畫「延・鹽」主持人。畢業於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學系,曾受邀參與突尼斯國際女性藝術節,德國柏林Ponderosa藝術村肢體即興講師,作品擅長思考生命與人生禮物的價值,希望透過肢體互動、吟唱、舞蹈、音樂、錄影、收音的方式,呈現對人與人、人與生命之間的關係。
高雄市立美術館策展人、藝術家、表演者,國藝會共融計畫「延・鹽」主持人。畢業於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學系,曾受邀參與突尼斯國際女性藝術節,德國柏林Ponderosa藝術村肢體即興講師,作品擅長思考生命與人生禮物的價值,希望透過肢體互動、吟唱、舞蹈、音樂、錄影、收音的方式,呈現對人與人、人與生命之間的關係。
撰文者|孫維利
近十年從事生活風格線記者,喜愛自然環境、居家生活,也喜歡熱愛料理及身心療癒的事物。曾擔任《Sense好感雜誌》雜誌副主編、《Shopping Design》雜誌及其他媒體之特約採訪記者,於2017年獨立接案,為紙本及網路社群媒體、品牌做行銷文案及採訪撰文,個性喜歡接觸有趣或有意義的事務。sunwork.11@gmail.com
近十年從事生活風格線記者,喜愛自然環境、居家生活,也喜歡熱愛料理及身心療癒的事物。曾擔任《Sense好感雜誌》雜誌副主編、《Shopping Design》雜誌及其他媒體之特約採訪記者,於2017年獨立接案,為紙本及網路社群媒體、品牌做行銷文案及採訪撰文,個性喜歡接觸有趣或有意義的事務。sunwork.11@gmail.com
《島生誌》 第三輯:高雄鹽埕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執行單位|奇幻時光電影有限公司
企劃統籌|邱珮瑗、孫維利
企劃撰文|孫維利
攝 影|PJ Wang、顏冠名、李杰恩、蔡孟閶、Lucas Doolan、張皓然
圖片提供|崔綵珊
特別感謝|港都認識王黃祺瑋、李金枝、陶才法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台灣島嶼文化共生協會
執行單位|奇幻時光電影有限公司
企劃統籌|邱珮瑗、孫維利
企劃撰文|孫維利
攝 影|PJ Wang、顏冠名、李杰恩、蔡孟閶、Lucas Doolan、張皓然
圖片提供|崔綵珊
特別感謝|港都認識王黃祺瑋、李金枝、陶才法